-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问》 《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天问》全诗几乎都由问句组成,这是罕见的。句式简短,节奏明快,能有效的宣泄积蓄已旧的激情。全诗基本以四言句为主,间以少量的五言、六言、七言;四句为一组,每组一韵,也有几少数两句一韵。全诗显得整齐而不呆板,参差错落,奇崛生动。 《招魂》 《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内容主要是写天地四方的阴森恐怖,衬托楚国人间的美好,以次来招徕怀王的亡魂。诗中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采取了铺陈的手法,辞藻缤纷富丽,颇有汉代大赋的气象。 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屈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其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后世文人如贾谊、司马迁等均受其影响。 齐梁时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评论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文心雕龙·辨骚》)这里说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词。楚辞的样式是屈原创造的,它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扩大了诗句的涵量,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继屈原之后,宋玉、唐勒、景差效法屈原,从事楚辞写作;到汉代又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继续写作,使楚辞成为一个时期诗歌的代表性体裁,后人称之为骚体诗 。 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 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样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就句式来说,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复,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楚辞中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副副雄伟壮丽的图景。 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向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由于屈原卓越的创造能力,使这一意象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后代文人墨客凭吊屈原的诗文不胜枚举,可见屈原精神感召力之深远。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宋玉 宋 玉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人,屈原之后楚国著名辞赋家。署名宋玉所作流传至今的作品,除《九辩》外,其他都有人怀疑是否为宋玉之作。但文学史往往屈宋并称,宋玉对后代文学产生过深远影响则无疑。 杜甫有诗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咏杯古迹》)。楚宫久巳灭,幽佩为谁哀?侍臣书玉梦,赋有冠古才(《雨》)。李商隐亦曰:何事荆台百万家,唯教宋玉擅才华?……(《七律》)。可见宋玉在后代文学家心目中有重要的地位。 屈原与楚辞 《楚辞》与《诗经》一样,都是先秦文学的学习重点。 学习本章,要弄清楚辞的含义,楚辞产生的背景,屈原的作品等。 重点是《离骚》,先从屈原的生平、思想、性格入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逐层理清层次、线索,然后总结其思想和艺术。 第一节 关于“楚辞” 第二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第三节 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第四节 《离 骚》 第五节 屈原的其它作品 第六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 第一节 关于“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从此 “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在诗歌史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汉书·艺文志》中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楚辞》由刘向编辑后,东汉的王逸作《楚辞章句》,宋洪兴祖作《楚辞补注》,朱熹作《楚辞集注》,此后的注本纷多,“楚辞学”成为历代研究的一门显学。 第二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楚辞的产生,既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产物,又是楚文化自身发展的产物。楚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强烈的特征,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因而楚人长期被中原国家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