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科学哲学 概述 科学是当代社会的命脉,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杠杆,又是一切知识的典范,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科学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因此,对科技的哲学反思在当代一切哲学中无疑具有占据首位的重要性,一切其他的哲学思考,必然直接或间接的触及时代的科技本质,或暴露它或受制于它。 同时,对知识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传统。在知识意味着科学知识的今天,研究知识,也就是研究科学,这一点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西方传统的认识论或知识论问题被科学问题所取代,从而形成所谓科学哲学,实际上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延续。 概述 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所谓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也就是说,科学区别于非科学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诞生于近代。从作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培根和伽利略开始,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就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中心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并形成所谓“科学哲学”这一哲学的分支学科。这些理论观点大致可分为三类:归纳主义、证伪主义和历史主义。 第一节 归纳主义的科学哲学 一、科学始于观察 自然界或自然界的一部分情况可以被不带任何偏见的观察者使用感官观察到。它们被如实以语言的形式地表达出来,形成观察陈述,这种观察陈述被称为单称陈述。 如果关于同一类事件的观察结果反复出现,就可以按照归纳法,把这些单称陈述归纳、概括为全称陈述。由这些全称陈述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叫做科学。 归纳的原则: 1、形成概括基础的观察陈述的数目必须尽可能多。 2、观察必须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予以重复。 3、所推导或概括出来的全称陈述不能与所能获得的任何观察结果发生冲突。 第一节 归纳主义的科学哲学 二、科学的划界标准 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从有限的单称陈述到达全称陈述。因此,科学理论始于经验观察,观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找出观察材料内部隐藏着的普遍规律,科学活动就是从有限的材料归纳出一般的结论的过程。这就是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的发现建立在归纳的基础之上。 科学既然来自经验的观察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归纳,那么,判别一种理论是否是科学,也必须依靠经验的观察和归纳。 一个命题或一个理论被实验、观察所证实就是科学命题或科学理论,如果与实验或观察相矛盾,就不是科学命题或科学理论。 第一节 归纳主义的科学哲学 三、归纳主义对科学的解释 1、科学的预见能力 科学家依靠归纳法来从事自己的活动,从这种活动中得出的理论是普遍的理论,具有普遍性,它可以涵盖个体事物,因此,科学具有预见能力。 2、科学的客观性 归纳法不容许哲学或形而上学的思辨,不容许超越经验的范围之外,这样得出的知识排除了主观性、抽象性,也能克服理论的片面性。 3、科学的进步性 科学通过归纳的方法,积累越来越多的材料,发现越来越多的规律,科学就这样不断进步。而数学语言的精确性排除了语言对知识进步的阻碍。 第一节 归纳主义的科学哲学 四、归纳主义的难题 如果科学是建立在归纳法或归纳逻辑的基础上,则科学应该具有的普遍必然性就无法得到保障。因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完全不同。在演绎推理中,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一定为真。但是,归纳推理无法保证这一点。即,在归纳推理中,前提为真,结论有可能为假。换言之,经验无论重复多少次,仍然不能改变其个别偶然的性质。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只具有个别偶然性的事实—无论这种事实有多少—发现普遍必然性。 第二节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英籍奥地利人,分析哲学家石里克的学生。他早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哲学,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执教于一所中学。二战期间赴新西兰任教于坎特伯雷大学,战后去英国,主持伦敦经济学院逻辑学与科学方法教席并加入英国籍。曾获英女王授予的爵士头衔,1969年退休。波普尔在政治上曾一度拥护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但后来转变成一个反马克思主义者。波普尔是20世纪在哲学圈内和圈外都享有盛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影响过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也影响过许多当代的社会理论家和实践家。 第二节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著作: 《科学发现的逻辑》(1956)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44) 《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1945) 《猜想与反驳》(1963) 《客观的知识》(1972)。 第二节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一、证伪主义 1、反归纳主义 首先,通过观察得到的结论只能对这些观察到的对象有效。 其次,过去的事实与未来的观察之间并不必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最后,归纳法本身也不能从逻辑上得到证明的。 归纳原理在X1场合成功地起作用。 归纳原理在X2场合成功地起作用。 …… …… 因此,归纳原理总是起作用。 第二节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2、证伪主义 归纳主义所主张的证实原则,不能使科学与非科学区别开来。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记录表单汇编.docx
- 炼铁厂1080m3高炉试车方案.doc
- 生物大数据(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 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答案.docx
- 中国传统节日——冬至节日介绍(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次综合实践活动.docx
- AP微积分BC (2018年真题)全套含选择题及答案.pdf VIP
- OEM代工与加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详细版.docx
- 关于农业自动化灌溉浇灌滴灌控制系统设计有关 的外文文献翻译成品:自动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英文双语对照).docx
- 宪法多选题新题.doc VIP
- Bain-德邦产品融合项目里程碑汇报(上会终稿)-20170525.pptx VIP
- 宪法考试多选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