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目的: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 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中心内容:庆—整顿吏治 王—理财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学习深化 1、改革的实质 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2、改革的分类:(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 试用以上标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改革启示类题目思路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谈: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应此……(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性质: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不同点 背景: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结果: 商:成功 王:失败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一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二是生产关系发生本质变化 3、关于改革的评价 (1)标准: 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标准只有一个,即从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 (2)基本思路 首先应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趋势) 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对历史发展起什么作用。 3.对变法的认识 (评价) : 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③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进步性(历史作用): 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局限性: ①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失败根因 ?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2.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人。要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复习巩固: 1、王安石变法内容中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有哪些?能直接减轻农民负担的是哪几点? 2、变法内容中有利于缓和政府财政困难的措施有哪些?其中能直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措施是哪几点? 3、变法内容中触及到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措施有哪些? 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 王安石曾三度在江宁府(今南京)任职。辞官隐居南京的王安石在66岁的时候身患重病,宋神宗得知后即“遣国医诊视”。病愈后,王安石上书要求舍宅为寺,以祈“永远祝延圣寿”,并请宋神宗赐寺名。宋神宗同意了王安石的要求,命寺名为“报宁禅寺”并亲书匾额。因寺地处建康(南京)城的白下门外七里,距钟山也是七里,正好在白下门到钟山的半道上,故又称“半山寺”或“半山园”。北宋元佑占元年(1086年),王安石病逝,相传就埋葬在半山园内。 王安石纪念馆半山堂 必修一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分化事权,增设机构 2.募兵制、养兵制,扩充军队 3.养兵、养官及支付岁币 思考:冗官的原因? 原因一: 统治者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武官员专权,结果导致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原因二: 科举制的改革(扩招),导致官吏人数激增; 原因三: 大官僚的子孙、亲属、门客还可以以“恩荫”授官; 130万 宋初军队 宋中军队 军费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 37万 13186万余 “所出无余” 12677万余 支出 (单位:贯) 11613万余 12625万余 15085万余 收入 (单位:贯)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年代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 * * 北宋中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台灯设计.doc
- 幼儿园课件:小老鼠和泡泡糖最终.pptx
- 2024必威体育精装版国开《个人理财》形考题库.docx VIP
-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作业(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9.doc
-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pptx VIP
- 酒店装配式装修技术规程.pdf VIP
- 202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全部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2024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998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docx
- 人文英语3--An-absence-excuse-letter完整版.docx
- 神经工程学(天津大学)大学MOOC慕课 客观题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