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制度文化史之中国教育制度 原始教育 《尚书舜典》: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史记五帝本纪》: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 教育的场所: 庠:《孟子》:藏养人之物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右学、大学),养庶老于下庠(左学、小学)。 成均:《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合国之子弟焉。郑玄注: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教:上有所施,下有所效。 扑:作教刑。 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夏、商、西周的教育 (一)、教育的特点——“学在官府” 1、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2、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3、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教育特点 1、官学衰废。 2、私学兴起。 3、养士用士之风盛行。 4、百家争鸣、学术繁荣。 (二)百家争鸣的中心——齐国的稷下学宫 1、人性问题。 2、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3、教育作用问题。 一是国学: 入小学时间:8、10、13、15岁 学制是七年 小学在宫南之左,大学在宫南之右(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又曰学宫) 小学校长是保卫宫室的左长官,故称保 大学校长是保卫宫室的右长官,故称师 入大学的年龄:15、20,学制九年 大学又分东、西、南、北四学:东学习干戈,西学习瞽宗,南学为成均,北学为庠,习书。 二是乡学:小学与大学 四学:一曰乡校、二曰州序,三曰党庠,四曰家塾。 《礼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 视:考试 唯官有书,而民无书,唯官有器,而民无器,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这就是畴人世官。 官学废驰,私学勃兴 养士之风: 稷下学宫: 帝制时代的教育制度 一、汉代的察举制 二、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三、唐后的科举考试制度 1、隋汤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 2、唐高祖:医、针、按摩博士 3、唐太宗:国子监、太学、四门 4、分级管理体系的建立 5、考试制度的建立 6、评价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诏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者,悉举之,此即科举。 其中之一科即文才秀美科为进士科 宋代的书院制度 一、范仲淹与庆历兴学 第一、士须学习业三百日,听预秋赋 第二、先策、次论、次诗赋,罢经贴 第三、兴建太学(一次招生200人) 二、王安石与熙宁兴学 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第二、兴建地学校(县学、州学) 第三、创立武学、律学、医学 三、崇宁兴学 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第二、把县、州、太三级固定下来 第三、扩大太学招生(上舍200人、内舍600人、外舍3000人) 第四、发展算学、书学、画学等 * 中國文化史 主講:馬榮江 最爱网站: 博客中国:/ 炎黄春秋:/ ——杨贤江 《尸子》: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周易·系辞》: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教育内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 孔子: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从生焉。 教育的方式:巫术 《吕氏春秋》:教熊罴貔貅驱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 从事教育的人员:巫师:是原始科学文化的保存者与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绍圣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宣和三年,诏罢此法。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