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45病源流和病因病机
一、感冒【源流】1.感冒病名最早出自——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2.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提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应分立辛温、辛凉两**则。3.“时行感冒”提出—《类证治裁》【病因病机】1.风邪是引起本命的主要外因。2.病位:肺卫。3. 基本病机:卫表不和(为主),肺失宣降。4.治疗原则:解表达邪。二、咳嗽【源流】1.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内经》。2.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病因病机】1.病位:在肺(为主脏),与肝、脾密切相关,日久及肾。2. 基本病机:内外邪气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3.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三、哮病【源流】1. 1.《内经》虽无哮病,但有“喘鸣”、“齁鼻合”之类的记载。2.《金匮要略》称之为“上气”。3.元·朱丹溪创“哮喘”病名。4. 明*虞抟《医学正传》将哮与喘作了明确区分:“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病因病机】1.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基本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2. 病位:在肺,关系到脾肾,甚及心。3.治疗原则:朱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先,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以“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四、喘证【源流】1.《景岳全书·喘促》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类。2..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实喘责在肺,虚喘责在肾。”“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和肾,与肝、脾有关,重证每多影响于心。2. 基本病机:外感、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无所主,肾失摄纳。3. 治疗原则:实喘:治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喘脱—扶正固脱,镇摄潜纳。五、肺痈【源流】1. 肺痈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并对病因病机、脉证、治疗及预后作了全面的论述。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2. 《备急千金要方》创用苇茎汤。3.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肺痈论》将肺痈分为初起、已成、溃后三个阶段。【病因病机】1. 化脓的病理基础——热壅血瘀。2.治疗原则:)祛邪为原则——清热解毒,散结消痈、化瘀排脓。六、肺痨【源流】1.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提出本病是由“肺虫”引起。2. 元·葛可久《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3. 《丹溪心法》强调“痨瘵主乎阴虚”,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4. 明·虞抟《医学正传·劳极》则提出“杀虫”、“补虚”两大治疗原则。【病因病机】1.主要病因:感染“痨虫”。2.治疗原则:补虚培本,抗痨杀虫。七、肺胀【源流】1. 《灵枢·经脉篇》首先提出肺胀病名,并指出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指出本病是一虚实相间的复杂证候。如《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2. 《丹溪心法·咳嗽篇》:“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提出肺胀病理是痰瘀阻碍肺气所致,可用四物汤加桃仁等治疗,开活血化瘀治疗肺胀之先河。3. 张璐玉《张氏医通》认为肺胀以“实证居多”,而李用粹《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病因病机】1. 主要病机特点:本虚与标实。2.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浊、水饮、瘀血互为影响。3.治疗原则:基本原则:根据标本虚实,分别选用祛邪扶正。八、心悸【源流】1.张仲景《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正式提出了悸和惊悸的病名。提出“炙甘草汤”2. 《内经》认为病因为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3.《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也责之虚与痰。 3.明代《医学正传》对惊悸、怔忡的区别与联系有详尽的描述。4.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强调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首倡活血化瘀治疗本病,以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有殊效。【病因病机】1. 基本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邪扰心神→心神不宁。2. 病位:心,与肝脾肾肺密切相关。3.治疗:虚证:补益+养心安神。实证:祛邪+重镇安神.九、胸痹【源流】1. “胸痹”首见于《金匮要略》。2.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首次明确对心痛与胃脘痛作了鉴别,并强调用大剂的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死血心痛,开活血化瘀治疗心痛之先河。3. 清·陈念祖《时方歌括》丹参饮治疗心腹诸痛。4.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病因病机】1. 主要病机:心脉痹阻。2. 病位: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3. 基本原则:发作期——祛邪治标 缓解期——扶正治本。十、不寐【源流】1、《内经》记载有 “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逆调论》)2、张仲景首次将病因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3、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东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6春在线作业3东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6春在线作业3.doc
- 东师15秋《德育原理》在线作业3东师15秋《德育原理》在线作业3.doc
- 东师2013级教育硕士政治复习资料东师2013级教育硕士政治复习资料.doc
- 东师《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16秋在线作业2东师《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16秋在线作业2.doc
- 东师《公共人力资源管理16秋在线作业3东师《公共人力资源管理16秋在线作业3.doc
- 东师《公共管理学16秋在线作业3东师《公共管理学16秋在线作业3.doc
- 东师《小学语文教学法16秋在线作业1东师《小学语文教学法16秋在线作业1.doc
- 东师《当代教育改革16秋在线作业2东师《当代教育改革16秋在线作业2.doc
- 东师《教育管理案例分析16秋在线作业3东师《教育管理案例分析16秋在线作业3.doc
- 东师《教育行政学16秋在线作业3东师《教育行政学16秋在线作业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