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南京.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中,东枕钟山,西噬神策,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也是中国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和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金陵明珠”,现为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文物保护 分段保护 《南京城墙沿线城市设计》的规划范围为南京城墙或其遗址与护城河内外两侧各外延约50米的区域,局部扩展,整体呈环状分布。北至象山路,东至紫金山,南至雨花台,西至外秦淮河。规划范围总面积约8.43平方公里。 第一段是从神策门到太平门。 第二段是从太平门到东水关。 第三段是从东水关到西水关。 第四段是从西水关到石头城再到狮子山。 第五段是从狮子山到神策门。 《南京城墙沿线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立法保护 1996年4月,南京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办法》的出台对于加强南京城墙的规划、保护和管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南京城墙保护条例》经2014年12月30日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制定,2015年1月16日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批准。该《条例》分总则、保护和利用、监督和管理、法律责任、附则5章程40条,例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1995年11月28日南京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制定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予以废止。除现存的20多公里明代京城城墙及皇城、宫城城墙外,总长达60多公里的明城墙外廓也被纳入保护范围。 限高保护 南京历史名城保护规划,对老城区、尤其是明城墙周边的建筑有严格的控高要求,城墙内外15米内不允许新建建筑,15-30米范围内,建筑在7米以下; 明城墙沿线30-50米控制范围内地块,新建建筑在12米以下;明城墙沿线50-100米控制范围内地段,新建建筑控高18米以下。明城墙内老城区,除重点建设区域(新街口、湖南路、龙蟠路等)都控制在50米以下,若有突破,需经城市设计、景观分析、交通影响分析,并由专家论证确定。 牵头申遗 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城市分别为南京、西安、兴城、襄阳、荆州、临海、寿县和凤阳,南京为牵头城市,此外还有河北正定、福建汀州、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正积极申请加入。 南京明城墙属于京师城池规格,西安明城墙属于二级王城,襄阳、荆州、台州(临海)属于府城,兴城是中国仅存的明代卫城并一度做过县城。寿县古城墙是具备双重功能的州级行政建制的城墙,凤阳明中都皇故城是明太祖朱元璋以“中都规制”兴建的都城建筑,也是后来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重要蓝本。 绿植修补 2015年8月中旬,南京市规划局联合东南大学组织编制的《南京城墙沿线城市设计》,已通过南京市政府批复。按照规划,南京明城墙分为5段打造,成环状分布,对于没有墙体的缺失部分,将用绿色的植物墙体补齐。 以中华门为例,未来中华门将取缔镇淮桥停车场,在水上游线方面,将中华门码头移至镇淮东桥东侧。南京国门“正阳门”(今光华门)将用四道植物墙体重塑,清凉门处将建“石头津”游船码头,通济门将建遗址公园,与东水关遗址相连等等。 2.甘熙宅第 ?甘熙宅第,也叫甘家大院,目前是南京市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3.朝天宫 朝天宫目前是南京市博物馆,现存建筑于1866年重建,分为东、中、西三路,占地约5万平方米,也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展示品中最具影响的是:1993年在?汤山溶洞发现的?南京猿人头鼻化石,距今约60万年,是迄今发现最 早的?南京人的祖先,这是我国继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之后本世纪末的一次重大发现。 4.龙江船厂遗址 龙江船厂遗址原保存有7条半作塘,总面积超过25公顷,现仅存3条作塘,保护面积为13公顷。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迹的申遗点之一。 南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 一、保护与利用成果 1、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功能品质 2、依托地下文物的发掘保护,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和潜力? 3、加强文博场馆建设,城市人文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1、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保障机制。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历史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新标准、新要求的挑战。 2、法制与规划并重,展示古都特色。 3、加大投入,严格管理,传承历史。 4、梳理城市文脉,整体彰显古城历史文化。  三、未来前景展望 2011年10月10日中共南京市委第十二届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文化为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确定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彰显南京“山水城林、古都风貌”的特色优势。 市政府还专门出台文化建设的“1+5+1”文件,包括一个决定,即《关于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五个意见,即《关

文档评论(0)

25188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