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古典爱情诗歌里的隐喻.docVIP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古典爱情诗歌里的隐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古典爱情诗歌里的隐喻 肖建华 (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它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诗歌,指出 “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刘长卿《颍川留别司仓李万》),这首诗意境优美,含义深远。诗人用自己独特的笔调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用流水比喻愁情,水的连绵不断,恰如愁情挥之不去。以流水白云为对象,让我们体味到那种离情别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诗人就是通过隐喻来创造一首首优美的诗歌的。那么我们又是如何体验到诗歌背后的那种深远含义呢? 当代西方认知理论强调人类语言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孤立的结构系统,而是足以使得人脑将经验概念化的一般的认知过程。近年弗雷曼(Freeman)创立了新的学科——认知诗学。这一学科重在阐述人类心智建立和连接抽象概念的内部机制和过程。这一理论认为,认为隐喻就是通过映射将源域中的身体或文化经验图式结构投到抽象的目标域中。诗人和普通人享有的基本的经验图式、思维模式及拥有的心智能力是相同的,所以,普通读者能够和伟大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沟通并能深入理解其作品的内涵。例如,我们常以旅行,一年或一天的经验图式构思生活这一抽象概念。“生活是旅行”的图式让我们会想到“爱是旅行”的图式,相爱的人对应旅行的人,爱的关系对应旅行中的工具,相爱的人的共同目标对应旅行上的共同目的地,关系中的困难对应旅行的障碍。“爱是旅行”是隐喻“生活是旅行”的具体表现。了解了这样的图式,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明白“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是隐喻生活中的羁旅情愁,而不是骑马漂泊旅行,也更能理解王实甫《西厢记》: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这首诗本是送给好友李龟年的,天宝之乱之后,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这首诗,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落泪。但是现在我们却通常用这首诗来男女之间的相恋相思之情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新添声杨柳枝词》这是一首感人的男女爱恋的诗,诗中用红豆嵌在骰子中,对对方入骨的相思之情。情深至此,也足以令人感叹不已了。诗人喜欢以流水愁情,这方面的名句名篇多不胜数: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 此诗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有歌咏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诗篇: 此诗从女性角度入手,描写织女的机织生活,写她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零如雨。最可感慨的是:诗中不写河汉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轻盈闪烁的水光含情相视。这才是让人心摧骨毁的伤痛、地老天荒的遗憾。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一对有情人被江水阻隔,又共饮一江水为不幸之幸,江水于他们既是痛苦的根源,又是精神的慰藉。诗人以这种既是阻隔又是沟通的矛盾统一,将爱情写得缠绵悱恻。 造成阻隔的水自然是无情之水,沟通情感的水又是多情之水,水意象因水的不同作用,也具有不同的情感意义。古代文人墨客相思之苦,留下了许多声情并茂、动人心魄的诗词名句。 这,都是以思妇为题材,心境,韵味。《长相思》是晚来依楼,曲折的水流把绵长的愁思延成缠绵的情韵,月光又映衬出相思女子的哀怨忧伤,虽着眼于“愁”、“恨”、“思”,写的却是“爱”,言简意丰,词浅味深。《浣溪沙》则深夜“倚楼”,把边塞细雨、凄清的笙乐和“倚楼”人的泪珠交融起来,充满了感伤和哀怨,因无人倾诉,无人会意,只好“倚栏干”,结尾这三字有“说不尽之意”,把人物的凄苦、孤独、盼望与忧怨都包容进去了。 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在许多写离别伤怀的词里更有不少“倚楼”的描写。如《八声苦州》:“想佳人……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都写得痴情回荡,又缠

文档评论(0)

KhcFqXrwE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