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永久交通洞施工监控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河水库进场公路工程 上坝永久交通洞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二0一六年九月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及地质概况 1 2.1. 工程概况 1 2.2. 地质概况 2 3.监控量测具体实施方案 4 3.1. 监控量测的目的 4 3.2. 监控量测的项目 6 4.监控量测工作流程、操作要点以及施工单位的配合要求 17 4.1. 工作流程 17 4.2. 操作要点 17 4.3. 监控量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的配合要求 18 5.组织机构设置及投人的人力、设备资源 19 5.1. 人员组织 19 5.2. 职权 19 5.3. 工作人员守则 21 5.4. 投入的仪器设备 21 6.质量保证措施 22 7.安全措施 23 8.成果资料编制的内容与要求 23 8.1. 周报、月报应包括的内容: 23 8.2. 监控量测竣工总报告包含的内容 24 9.预警机制 24 9.1. 力学计算法 24 9.2. 经验法 24 9.3. 监测警戒值 25 10.工作流程及制度 26 10.1. 监控量测工作流程 26 10.2. 工作制度 27 10.3. 与相关单位的联系 28 11.监控量测成果的验证及技术总结的要求 28 12.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9 附件(原始记录格式) 30 附件一 隧道拱顶沉降原始记录表 30 附件二 隧道周边位移收敛原始记录表 31 附件三 地表下沉位移原始记录表 32 附件四 地质素描记录表 33 编制依据 根据上坝永久交通洞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合同中的有关内容,为掌握隧道在施工期间围岩发生的变形,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结合隧道所穿越地层的工程地质条件,针对该公路隧道的结构特点,制定现场监控量测实施方案,以利于本项目工作的实施,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本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标准: (1)上坝永久交通洞隧道的相关设计文件 (2)上坝永久交通洞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TB 10121-200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的通知(黔交质监[2015]2号)》 () 现行相关规范、标准、规程 工程及地质概况 工程概况 上坝永久交通洞隧道为单幅隧道,场区位于都匀市大河村,隧道起讫桩号~K1+255.63 隧道穿越地段海拔1258.80~1434.80m,相对高差176.0m,隧道轴线通过段地势较高,基岩大部出露,地貌类型属低中山侵蚀-溶蚀地貌。隧道各段围岩分级见表2-1。 表2-1上坝永久交通洞隧道各段围岩分级表 幅位 序号 里程桩号 围岩级别 长度(m) 幅 1 ZK56+375~ZK56+580 Ⅴ 205 2 ZK56+375~ZK56+940 Ⅳ 360 3 ZK56+940~ZK57+005 Ⅴ 65 地质概况 场区水文、气候 1、气候 场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凉爽,冬无严寒。年平均降水量978.4mm,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于5~9月,最大日降雨量165.5mm;灾害性天气有凝冻、冰雹、倒春寒、伏旱等。 2、地表水 隧址区属长江流域之乌江水系,隧道进出口地表水不发育。隧道区山脊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有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 3、地下水 场地地层为页岩、灰岩,地下水类型为岩溶裂隙水及煤系地层强风化裂隙水。场区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源。降水少部分经地表渗入基岩风化裂隙或岩溶裂隙从高向低径流,在低洼处的沟谷部位排泄;大多以坡面流形式向四周低洼处径流、排泄。 地层岩性 综合地质调绘、钻探及物探资料,场地岩土构成自上而下为: (1)覆盖层 回填土(Qme):杂色,成分主要为煤矸石,主要为煤矿弃渣,松散状,稍湿,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口段,厚度为2~5m。 含碎石粉质砂岩(Qcl+dl):褐黄色,可塑状,含水量灰岩、砂泥岩碎石。 (2)基岩 隧道穿过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ly)中厚状灰岩夹泥岩、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2c+d)中厚层状灰岩、二叠系上统长兴龙潭组(P2l)薄~中厚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