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对象(美的事物)的意象为基础所构成的意境与主体是有利害冲突的,它是根据主体深层意识的期待构筑的,当主体置身于意境这个虚拟的时空之中,觉得它符合主体某方面或某些方面的需求(说得高雅一点是希望),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说就是“应当如此的生活”,无意识主体就会愉悦,就会陶醉其间,这就是所谓美的享受。 审美过程非常类似于白日梦,只不过它是在无意识层面进行的,并且是快镜头播放的,是压缩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无意识的需求与显意识的需求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综合的(诸多的需求融合在一起,包括高尚的与低俗的),因而也是模糊的,同时又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较长时间内变化很小,不可能有随意性。需求的内容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主体往往并不清楚。二者之间有时表现出一致性,有时则不一致,甚至相违。如对爱情的处理上就有这样的现象,主体可能在理智上憎恨对方,但在感情上却爱恋对方。 我们对美进行这样的解释: 美是主体对无意识需求(希望)在意境中得到虚拟满足(象征性实现)的积极性情感评价。 对于历史上纠缠不清的美与美感,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区分:主体当次的“积极的情感评价”就是美感;系列的,或者就整个人类而言的,亦即经过归类抽象之后,就是美。 中国传统哲学并没有将美与美感、审美感受与功利性评价严格区分开来,在这种思维体系中美没有被完全抽象出来,更没有被孤立起来。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审美活动的真实情况,即美本身(如果说有一个美本身的话)就是一种价值评价,即是根据我们主体的欲求对意境所进行的价值评价,而非外在于主体的本体。现代美学研究在西方的话语权下虽然注意到了美与价值的关系,但由于没有摆脱本体论的束缚,只是将美看成具有价值的“物”,而不是对“物”的价值评价,故不能认清它与主体的真正关系,所以不能对审美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需求理论解释美的可行性 二千多年来,美学家们始终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一方面要顾及到美的绝对性永恒性这个逻辑预设,另一方面又必须要解释始终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审美现象,也就是说,他们想用一个绝对不变的东西去解释永远变化中的现象,这注定是个完成不了的任务。 * * 第七讲 美的解释 恩格斯说:“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一、传统解释的误区 大多数持唯物观的美学家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像本体论者总想把变动不居的、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归于一个简单的、永恒的、绝对的存在一样,对人们审美趣味的巨大的变易性视而不见,执意要将美归于某种永恒不变的、绝对的、终极的东西。 这样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停留在形而上学阶段的,他们忘了终极的绝对的东西实质上是不存在的,“它所以是绝对的,只是因为他关于这个观念绝对说不出什么来” (恩格斯) 这种思维有一个简单的处理,即美的本质绝不能与主体意识沾上边,否则就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甚至是主观唯心主义(这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最反动的哲学思想),而他们对美的解释,又不得不借助于并趋向于主体意识。即便是纯客观的“典型说”,也必须借助于主体意识才能进行解释。 “典型”是个认识论的范畴,某事物是否典型并不是靠自然决定的,而是由主体来判断的,自然界是不存在任何有关“典型”的标准的。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显然是受到了将学术混同于政治这种作法的影响。至于“和谐说”、“自由说”等等,更是要才能靠主体意识才能进行判断的,是主体根据自身的心理需求进行判断的,因为就自然而言,无论何种情况都是“和谐的”或者“自由的”。 和谐、自由、典型等均是一种状态,状态则是被组成者,而不是组成者,从这一事实出发,我们可以看出,美学研究实质上并不是在寻求组成者,而是在寻求被组成者,即何种状态是美的。但状态本身可能等同于美吗?如果是的,那么凡是这种状态都是美的,“美”就成了某种状态的别名,但真正存在的是状态,而不是美;如果不是,或者说不是所有的某种状态都如此,那就有个“我们认为美”的情况,即主体对状态是否美进行评价的问题,即所谓价值判断。这种情况下,美就是一个用于评价的“词”。 由此看来状态本身不可能是美本身,它只能是引起美的原因,而“原因”则是造成某种结果的条件,即后者由前者发展而来,可有两种解释:一是组成部分,但状态不可能成为组成部分;二是被评价者,即引起思想产生的原因。前者是从同一层面而言,后者则是从不同的层面而言的。既然前者不可能的,那么就应该从后者考虑。 从心理现象的角度来解释美,也就成了现代美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审美现象已初步作出了比较科学的解释,不再是自上而下(实质上根本就无法下)的那种形而上的玄之又玄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美国次贷危机对金融改革的启示(吴晓灵)全解.ppt
-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_对中国影响及对策全解.ppt
- 美国法院国际民事管辖权研究全解.doc
- 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研究全解.doc
- 美国次贷危机全解.ppt
- 美国留学中国学生应该关注的美国大学全解.doc
- 美国电影简史全解.ppt
- 美国的利益集团全解.ppt
- 美国的语文教育及其启示2全解.ppt
- 美国经济数据对贵金属价格的影响全解.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