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高一化学竞赛试题
本试卷共四大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P-31 S-32 Fe-56
第I卷(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C是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氮通过核反应产生的,和C以一定比例混合存在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里,C随生物体的吸收代谢,经过食物链进入活的生物体中。当生物死亡之后新陈代谢停止,在以后年代里C通常不再发生变化,其数量固定下来,而C具有放射性,仍不断衰变减少。与其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与C互为同位素
B.0.012Kg的C中含有NA个碳原子数(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C.等物质的量的C与C所含的中子数不同
D.可根据C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来计算生物体的死亡年代
2.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
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30%;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6 mol·L-1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的方法,AgNO3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渍,接触过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溶液①小心地涂到纸上,溶液①中的溶质就跟汗渍中的物质②作用,生成物质③,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棕色变成黑色的指纹线。则①②③的化学式是A、①AgNO3 ②NaBr ③AgBr B、①AgNO3 ②NaI ③AgI
C、①AgCl ②AgNO3 ③NaCl D、①AgNO3 ②NaCl ③AgCl
4.(CN)2、(SCN)2……称为类卤素,CN-、OCN-、SCN-……称为类卤离子,下列关于(CN)2的反应中哪一种不像卤素的反应
(A)在碱液中生成CN-和OCN-
(B)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与卤素反应生成CNCl、CNBr
(C)与银、汞、铅反应得难溶盐
(D)与卤素反应生成CNCl、CNBr
5.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纽约带来了一场严重的环境灾难——石棉污染,使吸入石棉纤维者易患肺癌已知石棉是硅酸盐矿物,某种石棉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2MgXSiYO22(OH)2,X、Y的值分别为
A.5,8 B.8,3 w.w.w.k.s.5 u.c.o.m C. 3,8 D.5,5
6.氮化铝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
A NH4+ Na+- O2- B K+ Cu2+ NO3-
C K+ NH Cl- SO D Na+ K+ O32- HCO3-
8.以下四组气体分别与对应的试纸接触,均能使试纸变蓝的是
选项 湿润的KI淀粉试纸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A SO2 NH3 B H2S HCl C Cl2 CO2 D NO2 NH3
9. “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下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
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10.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径为:
原子 N S O Si 半径r/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