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现代校对的理论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校对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周 奇 探讨八个问题: 现代校对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现代校对的两种功能 校对两种功能的消长变化 校是非与文字加工的区别 校是非的基本方法 校对的阅读方式 校是非的思维方式 校对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自我修养 一、现代校对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现代校对是由古代校雠演变而来的。从古代校雠到现代校对,经历了两千八百多年的演变,演变的动力是出版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校对是出版生产现代化的产物。 校雠演变示意图 校(先秦) 出版方式:甲、金、简 校雠(西汉) 出版方式:简牍、缣帛 纸抄本(东汉以后) 校勘(南北朝) 出版方式:纸抄本 校对(隋唐宋) 出版方式:雕版印刷(隋唐) 活字印刷(宋) 近代校对 (19-20世纪) 出版方式:铅活字排版 机器印刷 我国校书活动,有文字可考的,可以上溯到周宣王时代,距今2800多年。《国语》记载:“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正考父,西周宋国的大夫。宋是商后裔的封国,民间保存有商代祭祀活动配曲的歌辞,这种歌辞叫做“颂”。正考父搜集到十二篇商代的名颂,恐有讹误,请朝廷掌管礼乐、精通音律的太师帮助校正。这是我国历史上已知的最早的校书活动。正考父之后,最著名的校书家,是正考父的七世孙孔子。孔子办学,为了传道授业的需要,编校了被后世尊为“六经”的《诗》《书》《易》《礼》《乐》《春秋》。编即选编,校即订正,那时编校是合一的。 “校”的含义有两说:其一,校,本义“木囚”,即木制的刑具桎和枷。桎和枷都是两片对合囚人的,借其“对合”义表示对古籍的比勘订正。其二,校,本义“门闩”,后作“榷”的假借字,表示推敲、订正。两说共同点:“校”用于校书活动,含义是“比勘订正”。 到了西汉,出现了新概念:校雠。“校雠”这个概念是西汉大夫刘向提出的。他给出的定义是: 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 雠,会意字,左右两个隹字,隹是短尾鸟的象形字,两隹中间夹个言,会意为“对鸣”。引申为对答、对比、对头、仇敌。校雠又作校仇,表示视谬误如仇敌。刘向用“雠”替代了先秦“校”的概念,同时赋予“校”“校其上下得缪误”的新内涵,因而突破了“比勘订正”的单一功能。刘向创造的“校雠”概念和他的校雠实践,是我国校对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 刘向创造“校雠”这个新概念,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春秋之后,经历了五百年的战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推行“焚书坑儒”,烧毁大量书籍;楚霸王打进咸阳,火烧秦宫廷,宫廷藏书也被烧毁。先秦的古籍连遭浩劫,汉朝建立后面临文化断绝的危机。朝廷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从民间搜集残存古籍,搜集上来的古籍虽然不少,但都残缺不全。到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刘向奉命校正整理这些残缺古籍。刘向校书,有别于孔子校书,需“备众本,辨异同,订脱误,删复重,准经义,究得失,述疑似,存别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只用“校”(比勘订正)涵盖不了如此繁复的内容。所以创造了“校雠”这个新概念,用“雠”表示“比勘订正”,同时赋予“校”新的功能:校其上下得谬误。这样,校书就有了两种功能:比勘订正,通读纠谬。 刘向之后,出现广义校雠和狭义校雠的新概念。广义校雠为编校合一的“治书之学”,狭义校雠则专指文字比勘订正。至南北朝,狭义校雠更名为“校勘”。勘,从甚从力,会意为“覆定”,即再三推察而后定。 东汉发明了纸,至隋唐,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使书籍批量复制成为可能,出版生产力发生了重大革命。汉以前,古籍出版程序是:搜集不同版本,通过校雠而改错补漏,再抄在竹简或缣帛上,这就是简策或帛书。隋唐以后,古籍出版程序变了: 校勘定稿——写样——校对——雕版——印制 校勘与校对成了两道工序,出现了最早的定稿后的校对,编校开始了分工。 至宋,发明活字印刷术,校对成了排版后的独立工序,编校进一步分工。 到了近代,铅活字排版和机器印刷术的引进,催生了近代出版企业,编校从此彻底分离,产生编辑专业和校对专业,校对成了编辑工作完成之后、图书印制之前的一道重要工序,成了图书出版系统工程的一个关键环节。我国最早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在建立伊始就设置了校对部门,独立承担编辑后的校对任务。 校对概念的演变,不是名称的变更,它反映的是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