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地方民俗文化之花在课堂绽放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中学 刘新强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中心小学 肖春霞
【内容摘要】弘扬地方民俗文化,将具有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引入语文、历史、地理课堂,用来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民俗文化 资源开发 课堂教学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民俗文化蕴含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思想内涵,表达着各地普通人民群众现实的精神追求。中华民俗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创造、发展,形式多样,地方特色鲜明,表达着中华民族热爱生活、勤劳善良、诚信仁爱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精神生活却日渐贫乏,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在人们的意识里越来越淡漠,好像除了吃以外,不知道该干什么,很多人都甚至都有了节日恐慌症。没有了节日期盼,缺少了节日热情,这些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慢慢失去热情,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逐渐不被人们所了解的严酷现实。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魁立教授曾说:“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还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与走向的问题。”普通民众尤其是当前接受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冷漠,暴露了我们当前学校教育中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的缺失这一严重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作为实施义务教育,强调素质教育的地方学校,有着实施民俗文化教育的丰厚沃土,在教育的大潮中,应该弘扬地方民俗文化,将具有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教育引入学校课堂,用来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利用好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教材是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
一、语文教学与民俗文化
现代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教学要面向生活、走向社会化,离不开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无处无时不在,只要留心,就可以很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育的生命是植根于生活的,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民族之根,它无声地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载着民族文化的地质层,母语教学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现代语文教学,就是“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开阔学生视野”的教育。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民俗文化元素。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鲁迅的《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茹志鹃的《百合花》、孙犁的《荷花淀》等作品,都有着当地的民俗文化元素,学生在阅读学习这些课文时,既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了解了不同地方的不同的民俗文化,从而认识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和博大精深。语文课本中编选的大量古诗文,更是一座巨大的民俗文化宝库,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民俗资源,无论是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展知识面,陶冶情操和审美情趣,还是了解国情,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历史教学与民俗文化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历史教育具有世俗性,历史必须走向普通百姓。然而,长久以来,我们过分注重了历史的政治教育功能,注重了历史框架的粗线条的勾勒,再加上中考、高考分数至上的概念性知识性的误导,使得我们的历史教育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历史教育的本意迷失,历史教育的方向偏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现行历史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教育熏陶功能日渐凸显,历史教育的改革正趋向于合理,历史日益走向百姓、走向生活,民俗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学者认为,历史教育中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传递历史信息、培育民族精神、渗透道德教育、实施审美教育、促进学科整合五个方面。作为农村学校,面对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文化,应该把已经不被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重视,甚至忘却的民俗文化引入课堂,让“地方历史老人”走进课堂,使历史课堂更具地方特色,成为传承和发扬地方民俗文化的主阵地,那我们的历史教育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三、校本课程与民俗文化
校本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三级课程之一,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可以拓宽学生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地方的传统民俗文化正在慢慢消失,虽然国家制定了传统节日放假的制度,对于回复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人们对节日的淡漠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对继承和弘扬地方民俗文化,对于青少年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