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拍好照片,不计较任何东西”.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拍好照片,不计较任何东西”   谈话嘉宾:简庆福(香港著名摄影家)   杨恩璞(摄影理论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杨树田(摄影家)   李文君(江苏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耀王(简庆福传记撰稿人)   李德林(《中国摄影家》杂志副主编)   时间:2014年10月   地点:北京   文字整理:段琳琳   摄影生涯:两个高峰,一个探索   李德林:简老爱摄影70多年,90多岁还在不停拍照,是摄影界的一棵常青树,可以说,我们这代人是看着简老的作品长大的。   杨恩璞:中国的摄影家,一般到了退休年龄,就“挂机”了。有的当领导,有的当老师,创作基本上就放下了。拍的照片不发表,不参赛,也不公开。而简老最大的一个特点,也是他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不服老,生命不息,摄影不止。   我把简老的摄影生涯概括为三个阶段:两个高峰,一个探索。第一个高峰是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简老到了香港、澳门以后拍摄的贴近香港、澳门,接地气的纪实摄影作品。那些照片在任何时期都不会被抹掉光辉,它们是香港和澳门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   第二个高峰是改革开放以后,彩色片进入摄影界,简老是最早用彩色片拍摄的人之一,而重点题材也从民间生活转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那时候简老的作品跟陈复礼、连登良、钱万里这些拍风光的摄影家的作品一起,在中国摄影界形成了一个审美上的重大的震撼。为什么?你们大概体会不到,我体会最深了,因为我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圈子里的,那时摄影的功能基本上就是政治宣传。拍摄什么叫美呢?拍摄劳动人民的革命斗志,祖国的大好河山。什么是大好河山呢?就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井冈山斗争的地方等等。而当他们几个人的风光作品展览出来以后,就在中国产生了非常大的轰动。老百姓突然觉得原来中国这么美丽,再加上摄影本体的东西,色彩啊、光影啊、构图啊,老百姓的审美饥渴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反映出来。所以,那个阶段简老的创作,对改革开放初期沉闷的中国摄影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和推动。   第三个阶段是从上世纪末开始,影像创作进入数码摄影的转折期,简老也进入一个探索阶段。往往一个人有了成就以后就不再探索了,怕人家说这个说那个,但简老身上有一种无所畏惧的气质,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创作。他不管别人说什么,而是我爱干什么就干什么。简老的这种心态和创作,实际上开拓了摄影的多样化类型。不同的风格流派我们都应该提倡,不能唯我独尊,排斥百花,这样摄影才能繁荣发展。当然,简老的数码创意性的探索或许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没有这种探索精神,摄影艺术就无法创新。   简庆福:正如你所说,我的摄影生涯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上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以拍摄社会纪实题材黑白摄影为主;二是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钻研彩色摄影,着力表现祖国大好河山和民俗风情;三是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探索数码影像艺术,力图创新电脑时代的摄影艺术。但这三个阶段并非绝对割裂,在当今数码摄影时代,我有时也会用胶片拍摄,也会像年轻时那样拍摄社会纪实题材。   杨恩璞:进入数码时代以后,你为什么做了那么多创新和探索?   简庆福:在摄影道路上,昨日被认可的,到今天则常常发现其不足,所以禁得起回味、咀嚼的作品并不多,这就是我索求创新和突破的理由。留恋过去成绩如同逆水溯流、倒退走路,不可能有新的作为。时代在前进,摄影艺术必须不断创新。   数码技术在修改照片方面非常容易,有些照片本来是很平凡的,经过数码创作之后,把不好的地方去掉,加入摄影师的创意,就会变得不一样。当然这要看摄影师的美感,有的人越改越好,有的人越改越难看。而且改动不能太过分,尤其是如果你要记录一个地方,最好不要修改照片。   杨恩璞:风光也应该分纪实和艺术两类:一种是原生态的大地面貌,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那种探险、考古的片子,那不能瞎动画面,应尊重客观存在;另一种是艺术家借风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营造出一种艺术境界。简老现在做的是艺术风光,而不是纪实风光。他有一张在青海拍的《牧归》,天空的晚霞是个大广角,地面是归来的羊群,地平线是圆的。这就是表达他对西北旷野的感悟,非常艺术的片子,而不是报道性质的风光。   大艺术家的晚年都是搞艺术的,包括写生,你看画家徐悲鸿、吴作人,年轻时都特别写实,到了晚年都写意了,不去描那个细节了,而是表达艺术本体语言和艺术美感的东西,以及内心对世界的看法。所以中国摄影界把这两者分开是一件好事情。   简庆福:艺术摄影和新闻摄影不同,可以大胆想象,利用电脑进行创意加工。电脑软件和传统暗房一样,只是一个工具,它本身不会创作,关键还是靠人来指挥,要用人脑来管电脑,谁头脑里有艺术,谁就能让电脑提高作品质量。   沙龙摄影:“曾推动香港乃至中国摄影的发展”   李德林: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