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全球议程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一)《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 (二)《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三)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 (四)《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 (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人类对传统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的一次深刻反思,是对原有的漠视自然,以牺牲生态环境、滥用自然资源的社会经济行为的否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正在探索的、既能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又能达到生态环境持续良好、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全新的发展道路。显然,人类的这次反思是深刻的,反思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科学技术、社会文明发展的现阶段的必然结果。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是这样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以上论述,包括了两个重要概念,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2、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1)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1991年对可持续性的定义是“可持续地使用,是指在其可再生能力(速度)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资源”。同年,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进一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属性。他们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2)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其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进而提出了可持续生存的9条基本原则。 (3)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 在《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作者巴比尔(Edward B.Barbier)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普朗克(Pronk)和哈克(Hag)在1992年为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是:“为全世界而不是为少数人的特权所提供公平机会的经济增长,不进一步消耗自然资源的绝对量和涵容能力”。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Pearce)和沃福德(Warford)在1993年合著的《世界末日》一书中,提出了以经济学语言表达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4)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 倾向这一定义的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他们认为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水平差、效率低的表现。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1、经济持续发展是根本 2、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良 好是基础 3、谋求社会全面进步是目标 4、多样性是标志 (三)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既涉及经济建设又涉及环境保护,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的综合概念,包含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可持续消费、公众参与、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建设、国际合作等诸多领域。 1、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并得到替代资源的补充,使环境的自净能力能得以维持:能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历史和现状均已表明,要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必须加强对人类自身经济行为的约束,必须在生产部门提高生产效率,在消费部门改变消费模式,以达到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产生废物。 2、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是可持续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人们已经认识到,在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核算中,并未符由于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造成的损害情况考虑在内。环境影响通常没有相应的市场表现形式,但这并不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章全水系统3.ppt
- 中国政法大学通识课程逻辑导论张鹰.ppt
- 中国法治转型--李林(西政80级).ppt
- 第三章几何光学(精编).ppt
- 第三章分子扩散传质1~3节.ppt
-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精品).ppt
- 第三章判断及简单(上).ppt
- 第三章判断及简单(下).ppt
- 第三章党的指导思想(党员培训).ppt
-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习题与解答.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