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主体和自我认同.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时代的主体和自我认同 欢迎浏览,yjbys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关于网络时代的主体和自我认同的毕业论文提纲!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1.1 互联网研究已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1.2 已有的各项研究主题? 1.3 关于互联网的哲学探讨? 1.4 本论文采取的思路和论文各部分的任务? ? 第二章 理论准备? 2.1 技术工具论在网络问题上的体现及其批判? 2.2 克服本质主义技术观的弊病:互联网是诸多技术的融合,它与人形成多种多样的复? 杂关系? 2.3 媒介研究所作的工作? 2.4 现象学对人与特定技术关系的探讨? ? 第三章 电脑写作与主体? 3.1 电脑如何影响人类关于自我的思考? 3.2 两种写作:规划者与发现者? 3.3 电脑写作与新主体的构型:符号的非物质化和作者个性的消失? 3.4 汉语与电脑写作? ? 第四章 网上交往与自我和身份认同的重新塑造? 4.1 网络世界的自我呈现? 4.2 个人主页:网上自我呈现的方式和可供利用的元素? 4.3 BBS:戴着面具的互动、化身人格的相对稳定性、身体的不在场? 4.4 MUD:自我的去中心化、后现代身份认同? ? 第五章 结语? 5.1启发思考之物:后现代主义与网络生活 引用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1]   2.1注释 Citations   2.1.1夹注 In-text Citations   转述、阐释、总结他人主要观点、引用某些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须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号内注明。夹注与“参考文献”结合,形成一种方便、快捷说明引用出处的注释形式。夹注的构成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   格式:出版年份:页码   例: 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 (1986:241), …   2 ) 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   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   例: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is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Elli, 1968: 3).   3 ) 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   格式: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例:According to Alun Rees (1986:234)〔夹注直接放在被引者后面〕,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According to Alun Rees,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1986:234). 出版年份:引文页码〔夹注也可以位于引语的最后〕   4 ) 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   格式:作者姓名 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例: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Robertson, 1987: 136).   5)来自汉语文章、专著,间接引用,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2]:   格式:作者姓名拼音+夹注(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例:Wang Datong (2002:111, 2005:191) believed that…;   6)来自汉语的文章、专著,间接引用,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   格式:作者姓名拼音,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例: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se learners confuse the uses of passives and unaccusatives in their interlanguage (Wilson, 2005:211;Zhang Shan, 2003:19)   7)引自互联网文献   引用网络资料时如网页上标有页码,基本格式与上述同;如无页码,标段落(par 或pars)。例:   Therefore, as Fang Wenli argues, in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