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分支杆菌.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Tuberculosis) 一、疾病史及流行现状 结核病流行的历史: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结核病最早记载于《内经》并形容为“虚痨”之症。史书早有记载; 许多杰出的人物罹患结核病:雪莱、席勒、勃朗宁、梭罗、鲁迅等。结核病的流行甚至影响了诗人和艺术家的思想和作品。 由于抗生素的出现, 从上世纪40年代后发病率下降。 自上世纪80年代始“ 死灰复燃”。 据WHO预计,目前全球约20亿人已感染了MTB。 全球现有TB病人2000万。 TB的死亡达历史最高水平,全球每天有8000人死于TB,每年约300万人死于TB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TB的形势尤其严峻,全球98%的TB死亡和95%的新发TB都是在发展中国家。 非典一共死亡813人,禽流感共死亡了243人,HN1流感816人( 09.7.28),但结核病病每年死亡170万人, 目前中国结核病流行状况。 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位居全球第二,西太区居首位,登记病人数占西太区病人总数的56%。我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已有1/3以上的人中感染了结核菌;肺结核患病率高达367/10万,其中有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高达160/10万。中国每年死亡25万。 1.形态与染色 结核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园,大小约1~4×0.4μm,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抗酸性。 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结核杆菌的菌落 5.变异性---容易发生变异 耐药型变异: 对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较易产生耐药性,耐药性菌株常伴随活力和毒力减弱。 MDR-TB(multiple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的出现。 毒力变异:1908年Calmette和Guérin将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培养于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230次传代,历时13年,使其毒力发生变异,成为对人无致病性,而仍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疫苗株,称为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 二、致病性 结核分枝杆菌无内毒素,也不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作用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顽强增殖引起炎症反应,以及诱导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性损伤有关。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机体,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结核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一)肺部感染 1.原发感染 多见于儿童。随飞沫和尘埃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细胞内寄生。 原发灶内结核杆菌可经淋巴管扩散到肺门淋巴结( 原发综合症)。随着机体免疫力的建立,原发灶大多可纤维化和钙化而自愈。 极少数免疫力低下者经淋巴、血流扩散至全身,导致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多见于成年人。大多为内源性感染,极少由外源性感染所致。由于机体已形成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对再次侵入的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局限能力,故继发感染的特点是病灶局限,一般不累及邻近的淋巴结,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形成结核结节,发生纤维化或干酪样坏死。病变常发生在肺尖部位。 特点: 局部反应剧烈, 但不易扩散。 有毒结核杆菌 3.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感染过结核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有特异性免疫力。 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尤其是婴儿。 阴性: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未接种过卡介苗。需要排除原发感染早期、正患严重结核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直接涂片染色:咳痰、无菌采取的脑脊液、导尿或中段尿。抗酸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 动物试验:豚鼠或地鼠。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及抗体检测:PCR,ELISA。 治疗: 早期、联合、足量、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对氨水杨酸、乙胺丁醇等。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 Mycobacteriu leprea) 麻风分枝杆菌可引起麻风病。 慢性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流行。 病菌可侵犯皮肤、黏膜和外周神经组织,晚期可侵入深部组织和脏器,形成肉芽肿。 从1985年以来,麻风病在全球的流行已降低90%。 形态:酷似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特性,常在患者破溃皮肤渗出液的细胞中发现,呈束状排列。典型的胞内寄生菌。 培养:麻风分枝杆菌是至今唯一不能人工培养的细菌。 动物模型:犰狳; 小鼠足垫。 麻风分枝杆菌抗酸染色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自然状态下麻风分枝杆菌只侵害人,主要通过呼吸道、破损皮肤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家庭内传播多见。 临床表现:根据免疫病理变化、细菌检查等可将大部分患者分为瘤型麻风和结核样型麻风;介于两型之间的少数患者又可再分为两类:界限类与未定类,两类可向两型转化。 免疫性:细胞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