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doc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 【白下】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宋】范成大 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 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8.这首诗共四句,第一句中,“▲ ▲ ” ▲ ▲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答案】8.(1分)欲动 9.(2分)B 【高淳】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9.(1)“ ▲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1分)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分) ▲ 【答案】9.(1)(1分)惊坐起 (2)(2分)作者用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抒情更含蓄;(或“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手法1分;景物特点、情感分析1分) 【鼓楼】阅读古诗,回答问题。(3分) 望 江 南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①,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②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注释】①迥:遥远。 ②素娥:嫦娥 上阕中的“圆缺几时休”中的“圆”与“缺”分别指词中的“冰吐鉴”与“ ”。(1分) 9. 对全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这首咏月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下阕借景抒怀,全词意境悠远。 整首词营造了温馨浪漫的秋季夜色的氛围。 “天上共悠悠”中“悠悠”一词表现了词人绵长的忧思 这首词借月的圆缺不休表达了对人世聚散、悲欢离合的感慨。 【答案】8. (1分)玉沉钩 9. (2分)B。 【建邺】 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 【宋】杨万里 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叠重。 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7.品析“远草平中见牛背”中“见”的妙处。(2分) ▲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一会天晴一会下雨,路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天边的山峰重重叠叠,半淡半浓。 B.全诗看似写全景,实则以道路和远山为背景,着重描绘的是草间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全诗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 C.诗人写景不断变换角度,近景、远景、中景交替,点、线、面组合,汇织成一幅色彩绚烂、热情奔放的画面。 D.这首诗平易自然,构思新巧,语言明了,清新流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7.(2分)“见”通“现”,写出在远处齐刷刷的草丛中,牛背时隐时现的情景(1分); “见”字化静为动,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宁静优美的农村景象、清新淳朴的田园风光跃入眼帘。(1分)(或:让人体会到悠闲自在,惬意喜悦的情绪。或:抒发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之情,平淡中见韵味,给人留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共2分。写出“见”在句中的含义1分;分析化静为动的写法或者体会悠闲自在、热爱农村风光的情绪等效果的1分) 8.(2分)C 【江宁】5.下面是第二小组搜集的材料,请完成下面题目。(7分) 古诗描绘出“春”的画卷: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诗中“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试作简要赏析。(2分) ▲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诗的题目“春游湖”三个字,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交代了主要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n93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