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育孩子最需要共情.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学生最需要“共情”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移情、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对方,就好像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体验一样,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对对方的理解与感受。换位思考体验共鸣2011年3月11日孩子最需要“共情” 先批评教育,再耐心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争取以后不要再犯了。可实际上,这种教育效果往往不佳,孩子并不知错也不认错,下次还会再犯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关键在于:没有意识到“以理服人”的前提是“以情感人”,也就是“共情”。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移情、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对方,就好像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体验一样,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对对方的理解与感受。 每个人都有共情的需要,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孩子也是一样。能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懂得利他也有助于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很多时候,共情使我们与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时懂得留有余地,尽可能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而这样做,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了余地。 一个具有共情的人在看到别人受伤害时,会有心痛的感觉,这不仅会阻止他产生伤害别人的动机,而且会使人及时控制住自己,使事态不至向更糟的方向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共情是一个社会能够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的孩子是情绪的,他们的内心冲突及困惑比不的孩子更强烈,承受的心理更大,他们更需要设身处地的共情或许表面上平息了孩子的脾气,却加剧了他内心的冲突与困惑,因为大人讲的道理并没有让他心服口服,未解开的心结潜伏在他的意识深处,成为暗中支配他未来行为的潜意识。 “共情”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 共情,需要降低自己的心理年龄,返回人生的原点,根据孩子的阅历、理解能力、做事方式以及情绪调节水平来理解孩子的心灵,感受孩子的困惑烦恼与喜怒哀乐。 与共情,不会觉得孩子的行为是不可理解的,也不会认为孩子的事情无足轻重或者小题大做;得到共情,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接纳与尊重,也就对产生信任与安全感。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心情才会平静下来,理智与认知才能恢复正常水平,才有可能进一步接受的批评与教育。 蹲下来,看着,帮助说出他的心里话:“你和都,是吗?”观察的反应,看他是否认可自己的解读,如果没有异议,接着交流,将孩子能一步一步应答的推理蕴涵其中。“如果他拿了,你没有拿到,你会不高兴,是吗?”→ “如果你拿了,他没有拿到,他会高兴还是不高兴?”→“如果不高兴了,他还愿意玩吗?”→“如果他不愿意玩了,你还能与他玩得高兴吗?”→“你觉得是重要呢,还是与壮壮玩得高兴重要呢?” 在这个过程中,对“喜欢玩乌拉圈”以及“就高兴”等情绪进行了共情,同时还引导共情,从自己得不到不高兴去感受得不到也不高兴的情绪——这样,在情绪与认知上的冲突都得到了化解,而且这种化解是孩子内在的领悟,不是外在的灌输。共情改变了的强权教育,也促进了的自我成长。 “共情”之法:换位思考与体验 “共情”的关键在于抛却自己的立场与成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同身受对方的思考与体验。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绪体验,我们不容易很快、很准地察觉对方的心灵世界,也不容易很快、很准地找到合适的共情表达方式,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共情。共情,需要双方共同探索,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达到理解与沟通。 共情是共鸣,不是评价和说教 共情不是一句简单的“我理解你”之后,立刻转为“但是”,以“正确的道理”来判断和评价的是非对错,然后等着孩子点头或者“默认”了,再很快付诸行动、“知错就改”。 这样孩子实际上没有被理解,他的想法和情绪并没有机会澄清,他并没有领会自己为什么会,到底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什么不愉快,而是懵懵懂懂地接受的说教。 共情要让孩子产生共鸣,感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在自己的心里和父母的眼里都有存在的理由。 你可以做的是—— 1.用“你现在的感受是……,因为……”“你的意思是……”“你想说的是……”等句式,帮助孩子说出心里话。 2.如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可以用“我愿意听听你的想法”等句式鼓励孩子自己表达心声。 共情,接受与给予相辅相成 共情是理解别人的能力,需要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走进对方的心理世界,对于来说,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你可以做的是—— 1.在生活中给孩子树立共情的榜样,这是孩子感受与学习共情的基础。 2.多引导理解别人的想法与体会。例如,有时,可以跟交流:“今天累了(或身体不舒服),不能帮助你,我相信你能自己做。”当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你可以引导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宽容对方。理解与共情是相互的,给予别人共情的能更好地体会和理解别人给予的共情。 共情不等于同意与同情 共情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

文档评论(0)

mPfLSltjA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