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
【关键词】 甘露醇; 静脉炎; 护理; 综述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87
20%甘露醇是一种强有力的高渗性脱水、降颅压、利尿药,是神经内外科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因其渗透性高,加之使用中要求滴速快,易对血管造成损害且不易恢复,轻者可有局部酸、麻、肿、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现综述如下。
1 甘露醇致静脉炎的作用机制
1.1 通过激活炎性介质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1.2 甘露醇是高渗性液体,当输入血管时血浆渗透压增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静脉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胺,使血管收缩变硬。
1.3 甘露醇需要快速输入,才能产生较好的脱水作用。快速输入时致使局部静脉内渗透压迅速急剧地增高而产生明显的损害作用。
2 甘露醇致静脉炎原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
2.1.1 药物渗透压 有研究指出,渗透压是一个独立于输液总量和输液速度,导致静脉炎的重要因素[1]。如输入甘露醇等高渗溶液时,血管内皮细胞因血浆渗透压升高而脱水、萎缩、坏死,血管内膜受损,促使局部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同时释放前列腺素E1、E2和组织胺,使白细胞浸润静脉中膜层,血管壁发生炎症改变,进而使静脉血管收缩、变硬。
2.1.2 药物酸碱度 输入液体酸碱度是导致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血浆正常pH值为7.35~7.45,输入偏酸或偏碱的液体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而发生静脉炎,甘露醇的pH值为4.5~6.5。
2.1.3 输入甘露醇的温度 静脉溶液的温度是预防静脉炎的基本条件,适宜温度是25~36 ℃,因为体表温度是36~37.2 ℃,血管内温度是37.8 ℃,输注常温甘露醇容易使患者发生静脉炎[2]。林华瑶等[3]研究表明甘露醇加温至25~37 ℃结晶减少,寒冷刺激减少,避免大量微粒短时间内进入静脉形成血栓,影响局部供血;温度升高亦可使血管扩张,防止大分子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减轻血管刺激症状和血管壁的损伤,对血管内膜损伤减小,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2.1.4 药物中的不溶性微粒 静脉输液输入的不溶性微粒主要包括药物结晶和非药物微粒。不溶性微粒随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刺激血管内壁,使血管壁正常状态发生改变,血管内膜受损,引起血小板的聚集、黏附而诱发静脉炎[4]。甘露醇在常温下极易结晶,比其他刺激性药物更易致静脉炎。
2.2 输入速度 临床静脉输入甘露醇时要求快速输入,短时间内快速给药,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其理论依据是液体短时间内快速大量进入血管,药液不能被血液及时稀释,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增加了药液与血管壁的接触时间,加重了血管内膜的损伤 [5]。
2.3 患者因素 神经内外科患者常需要反复多次使用甘露醇,尤其是重症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烦躁,长期反复注射致使注射针头或留置针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增大;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等因素都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机会。
2.4 其他因素 静脉穿刺水平、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等都是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3 静脉炎的护理
发现有静脉炎时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通道,积极处理。
3.1 局部湿外敷
3.1.1 硫酸镁湿外敷 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硫酸镁粉剂配成浓度为50%,温度为50 ℃左右的溶液浸湿纱布,覆盖范围大于静脉炎范围,自然干燥后揭除纱布,每2~4小时使用一次。硫酸镁的高渗作用能促使局部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且镁离子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起到止痛作用,湿热敷穿透力强,消炎效果好,作用于浅表组织,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排出和炎性渗出物吸收,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减轻疼痛。
3.1.2 硼酸联合硫酸镁湿外敷 在静脉炎早期(6 h内)先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于静脉炎的发生部位,湿敷面积稍大于静脉炎面积,为减少药液挥发和有效利用体热,敷料上覆盖塑料薄膜,当透过塑料薄膜观察无水蒸气时使用硫酸镁进行局部湿热敷,以后每3小时交替进行;当患者自觉输液部位红肿热痛明显消失后改用硫酸镁湿热敷。殷仕铭等[6]研究表明,此种方法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硫酸镁外敷。
3.1.3 红花醇湿敷 纱布浸透20%红花醇湿敷,面积大于静脉炎的范围,外加一塑料薄膜覆盖(防止乙醇挥发),再用胶布同定,每4 小时更换一次,4 d为1个疗程。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