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陛+下”的词汇化过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陛+下”的词汇化过程   摘 要: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双音节词组的词汇化趋势一直都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大特征。本文将采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理论来分析“陛+下”这一语法结构的原始概念结构、原始转喻概念结构和典型转喻概念结构,进而初步探讨“陛+下”的词汇化过程。   关键词:陛下;转喻;词汇化   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是人类认知客观外部世界的两种基本关系,语言中的诸多范畴都是在这两种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空间关系是更为基本的关系,汉语空间关系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方位词实现的。转喻不单单是语言的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即认为思维过程本身就是转喻性的,人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大多都是以转喻和隐喻的方式建构和界定出来的。本文主要在分析空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概念转喻的角度分析由方位词“下”构成的语法结构“陛+下”的转喻概念结构,进而来探讨“陛+下”的词汇化过程。   一、“陛+下”形成的原始概念结构   “陛”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升高阶也。从阜,?声。”它的本义是指台阶,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例如:   (1) 勿为陛与石,以县陛上下出入。(《墨子?备穴》)   (2) 陛九级者,堂高大几六尺矣。(贾谊《新书?阶级》)   (3) 驰?赦书,以令宫陛内外。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於道。(《后汉书?董卓传》)   (4) 称述霸王,纲维典礼。期寄两朝,绸?宫陛。(《南齐书?褚渊传赞》)   (1)(2)两例中,“陛”解释为台阶;(3)(4)两例中的“陛”则特指帝王宫殿中的台阶。   “陛”作为一种三维物体,其具有一定的空间性,方位词“下”将这种空间性描绘出来,此时,“陛+下”形成了原始概念结构。例如:   (5) 臣请伏于陛下以伺候之。荧惑不徙,臣请死。(《吕氏春秋?制乐》)   (6) 诸三老、从事皆大会陛下,列盆子等三人居中立,以年次探札。(《后汉书?刘盆子列传》)   (7) 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战国策?燕策》)   (5)―(7)中的“陛”都是三维事物,其空间属性由方位词“下”描绘出来,实现为认知上的背景,“舞阳”、“臣”、“诸三老、从事”作为具体实体实现为认知上的物像,物像与背景形成了一定空间位置关系,但不形成接触性关系,即物像是在背景底端的周边范围。方位词“下”所描绘的空间位置是与空间事物“陛”的顶端相对应的,其周边范围指台阶的底端的四周。   这里,物像与背景既可以构成静态关系场景,又可以构成动态关系场景。例如述义结构(5)和(6)形成静态关系场景,物像与背景在空间位置上没有发生改变;述义结构(7)形成动态关系场景,射体发生位移,与地标在空间位置上产生了变化。   二、“陛+下”形成的原始转喻概念结构   中国素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在古代更是有一套完备的尊卑礼仪制度,其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影响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臣子在觐见皇帝的过程中,开始要由侍奉者通传禀告,然后进至阶下面见皇帝,其间不可以仰视皇帝,在问答时必须低头谦卑地看向下方,其视线范围内只能看到帝王宫殿的台阶和台阶之下的侍奉者。   “陛”是群臣觐见必经之处,皇帝处于“陛”之上,臣子处于“陛”之下,“陛”作为三维空间事物,方位词“下”描绘出底端四周范围,其作为侍奉者的专属位置,引申为“通传禀告”职能。因为侍奉者处于两者之间,臣子觐见事先要知会台阶下的侍奉者,侍奉者再由阶下升堂,来完成臣子与皇帝的沟通。并且在臣子与侍奉者的知会过程中,其称谓功能得以凸显,此时“陛+下”形成了原始转喻概念结构,而且转喻喻体和转喻目标发生转喻映射受的是社会文化的影响。例如:   (8) 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蔡邕《独断》卷上)   第一个“陛下”在例句中应解释为“皇帝的侍奉者”,“陛下”拆分为“陛+下+(之)侍”。这一转喻属于地点转喻,由地点指代人物,在臣子向皇帝的进言过程中,其位置上所处的侍奉者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使整个过程得以继续发展,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在台阶下侍奉者的职能性,而不是这个侍奉者具体是谁,进而由这一的空间位置来指代职能者。在进言这一事件过程中,台阶下这一地点与人物侍奉者之间存在着莫大的联系,从而使“陛+下”具有称谓功能,用来称呼皇帝的侍奉者。   三、“陛+下”形成的典型转喻概念结构   “陛+下”的称谓功能在沿用的过程中,久而久之,由称呼侍奉者通传禀告逐渐演变成了对皇帝的敬称,此概念结构最终转喻完成,此时“陛+下”形成了典型转喻概念结构。例如:   (9) 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10) 不得永奉陛下。(王谠《唐语林?雅量》)   (11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