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第十章 货币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掌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关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和效果评价,更好的理解货币政策实践,尤其是我国准备金政策的操作。 重点与难点: 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中介指标与传导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果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实践 货币均衡与失衡 货币均衡与失衡的涵义 Ms=Md与Ms≠Md 货币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 动态过程;与社会总供求紧密相连;其实现离不开利率的作用。 货币的供求均衡是以市场的供求均衡为外在表现的,而市场的均衡离不开货币供求的支持,因为在现代货币经济社会中,所有的交易和信用行为都是建立在货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内在联系 社会总供求的涵义 总需求=总购买支出=现实流通货币*货币流通速度 总供给=总收入=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商品供给与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总需求与总供给 货币供给对总供给的影响 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扩张对潜在资源利用的三阶段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图示 货币的失衡 货币失衡的表现 利率;物价 货币失衡的类型与原因 Ms<Md:通货紧缩 Ms>Md: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衡 货币均衡现象在现实中比较少见,而常常出现的是货币失衡的情况,因此货币均衡在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目标或标准出现的。 货币失衡的调整 供应型调整 需求型调整 混合型调整 逆向型调整 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 制止通货膨胀的“平衡”观 社会总供需均衡:“三平”理论追求的目标 什么是理想的均衡态势 货币政策 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包括所有旨在影响金融系统的发展、利用和效率的措施;甚至可进一步包括像政府借款、国债管理乃至政府税收和开支等可能影响货币支出的行为。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也可以说,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目标;(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由于从确定目标到运用工具乃至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这中间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因此货币政策实际也包含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 §10-1货币政策目标 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1、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 菲利普斯曲线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 临界点:社会能接受的一定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范围。 若失业率高于社会临界点,政府应采取扩张性政策,提高通货膨胀率降低失业率;若通货膨胀率超出了社会临界点,则政府应采取紧缩性政策,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 相机抉择,轮番突击 针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从货币政策目标中优先选择部分目标作为重点,采用扩张和紧缩两种货币政策交替使用,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引导经济发展趋势的策略。 主张在经济高涨阶段为防止经济过热,应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在经济低迷时期,则应采取扩张性的手段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单一规则 这是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 认为时松时紧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主张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与经济潜在生产率增长相适应的、不损害中央银行信用的货币增长率。 通货膨胀目标制 一般程序 向公众宣布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量化目标.这个目标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 对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做出预测,将此预测与预定通货膨胀目标进行比较,并根据二者的差距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 如果预测结果过高,则采取抑制性货币供给调整;预测结果过低,则采取松动性货币供给调整;预测结果在目标区范围内或非常接近目标,货币政策倾向或姿态则可以保持不变。 定期提供有关其策略和决策的公共信息 条件:较高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准确预测目标期通胀率 选择货币政策目标几种做法 多重目标、双重目标、单一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一)中介指标的含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