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救治23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体会.docVIP

综合救治23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合救治23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体会   【摘要】 目的:观察一整套针对早产极低体重儿自身特点的综合救治方法的疗效。方法:对于23例早产极低体重儿,采用一系列针对其自身特点的综合救治方法,包括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呼吸机、营养支持、温度和湿度管理、抗生素的应用、吸氧浓度监测等,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除了3例中途放弃以外,其余患儿均体重达2 kg以上,平均(2.70±0.27)kg,能够脱离氧气和温箱生活,吮奶30 ml/次以上,无需静脉营养支持,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出院。结论:针对早产极低体重儿自身特点的综合救治方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儿; 综合救治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108-03   早产极低体重儿由于各个器官发育均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生命力脆弱,出生后容易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使其病情变得复杂多变,因而需要经过一系列及时和精细的救治,方能转危为安,顺利出院。2008年6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科对23例早产极低体重儿,采用针对其自身特点的综合救治方法,进行救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例早产极低体重儿均为2008年6月-2013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并转入笔者所在科治疗的新生儿,其中男15例,女8例,胎龄(30±2)周,体重均≤1.5 kg,平均(1.29±0.14)kg,其中1例0.875 kg。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23例,轻度窒息4例,肺出血2例。   1.2 方法   1.2.1 体温及湿度管理 所有患儿均放于温箱中,温度设置为适中温度[1],湿度为50%~60%,保持腋温在36.8 ℃~37.5 ℃,每天查房时检查四肢末梢,避免洗澡、频繁打开箱门进行操作。感染较重患儿,容易出现四肢末梢变凉,需要适当上调箱温。   1.2.2 呼吸管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轮换体位(右侧卧位―平卧位―左侧卧位),保持颈部轻度仰伸,有创机械通气时,定时翻身拍背和吸痰。(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氧疗:生后12 h内常规气管插管后,按100 mg/kg气管导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接呼吸机通气治疗(初调参数:SIMV模式,吸气峰压15~22 cm H2O,吸氧浓度30%~60%,呼气末压4~6 cm H2O,频率40~50次/min,流量8~10 L/min),根据胸廓起伏度、双肺呼吸音强度、经皮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逐渐下调呼吸机参数,一旦出现肺出血,则上调吸气峰压,气管导管内滴入立止血(0.3~0.5 kU/次)及1∶10 000肾上腺素[0.1~0.3 ml/(kg?次)],出血停止后逐渐下调参数。上机期间应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2],通过SIMV模式尽可能同步触发和常规使用镇静药而减少人机对抗,持续保持呼气末压于4~6 cm H2O避免肺泡萎陷,上机时间为3~10 d,平均(5.4±2.2)d,当停用镇静药后,自主呼吸逐渐增强,经皮氧饱和度维持90%以上,吸气峰压10~12 cm H2O,吸氧浓度21%~30%,频率15~20次/min,复查血气结果正常,则考虑拔管。拔管后常规使用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减轻喉头水肿,并使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作为过渡性撤机(初调参数:吸氧浓度21%~40%,呼气末压4~5 cm H2O,流量6~8 L/min),每隔3~4 h,除下鼻塞,改为头罩吸氧1~3 h,如此交替使用3~10 d后,最终完全撤机。头罩吸氧时使用氧浓度监测仪监测吸氧浓度,避免超过40%。   1.2.3 循环管理 定时监测血压、尿量、出入量、末梢循环(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窒息后或感染较重患儿,容易出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及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可适当使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5~7 μg/(kg?min),改善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适当使用生理盐水或血浆扩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保持血管床容量。当患儿出现水肿,则减慢补液速度,适当使用利尿药,皮肤出现干燥或松弛,则加快补液速度。其中2例出现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口服布洛芬[美林10 mg/(kg?d)]3 d。   1.2.4 感染管理 严格执行手消毒,坚持每次操作前必须洗手,与患儿接触的电极、探头、听诊器、衣服、床单、温箱必须进行消毒,尽量减少对患儿不必要的接触,尽量将多种血液检查项目集中在1次穿刺中执行。温箱水槽每天更换水及消毒,每次吸痰执行无菌操作,气管导管内吸痰及拔除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后,常规标本送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当患儿出现反应转差、吮奶减少、发热或体温不升、呼吸增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