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人文诠释中的“经权”.docVIP

论中国现代人文诠释中的“经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现代人文诠释中的“经权”   [摘 要] 近代中国学人为振兴中国古典思想,承续生命的书写,该何去何从?现今越来越多的学人认识到中西融通,那么中学的起兴如何呢?在做中学的起兴时已遇到一个方法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对古典进行诠释,并且与西学融通,这个问题还不是一个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很重要。所以就有了中国人文诠释的研究,这个研究是建立在对诠释学的基础之上而又突出其自身特点的。中国人文诠释要做到在现代的语言环境之中对古典进行新的诠释,虽然每一代人都在做这些工作,但是环境的变化总是快于这些学人的诠释工作。到底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以利后人?   [关键词] 中国现代人文诠释;经权思想;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 I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218-2   中国现代人文诠释是有其自身最根本的特征的,可以谓“道”。经权思想的特征似乎与中国人文诠释可以建立某种联系,通过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有经权问题的理解,进而通过某种“桥梁”,达到对中国人文诠释的深化理解,这个“桥梁”在笔者看来就是“损益”观念。所以,“损益”观念作为经权思想的关节要点,也是中国人文诠释的重要正名要点。那么,这两者通过“损益”观念建立起来的联系,进而探索得出的契合点就是:入世的担当精神与作为。   一、中国现代人文诠释   (一)对“中国现代人文诠释”的解读   谈中国人文诠释,首先需要从背景说。近代中国的思想,受着西方思想的强力影响,中国古典学受到外力的排挤,同时也沉浸在学力的不自信之中。在与西方文明的博弈与鉴习之中,渐渐意识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现代的言说方式去诠释和重启中国古典学。同时,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汉语言环境之中,单从文字本身来说,就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加之现代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古典人文的礼义并不是全适合当今的生活。在让古代思想开口说话并与其对话的需要的背景之下,亟待中国现代人文诠释学的出现。   从字面上看,中国,这是从一个独特的地域性上来考量的,是一个空间的概念;现代,这是一个从时间性而来的规定,是在时间上的要求;人文,是作为一个对象,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主体的存在;诠释,可以理解为解释,这是一种对对象的解释方法,追求的是方法论上的依据。合起来说,中国现代人文诠释是要对经典用现代人文诠释的方法来开显其背后的义理真实,是关涉中国汉语哲学的范畴,它的视域是落在整个人类历史之中的。所以中国现代人文诠释之功就在于起承古典,成就新义。   (二)中国现代人文诠释的内旨   诠释被定义为解释,笔者认为其内旨就是一种“说”的文化。“说”也有“说”的规范,不能“口无遮拦”,诠释的方法在于“择言”,“说”可说而“不说”不可说。但既言“择言”,则此中亦无定式,即是“说”与“不说”从体上而言,是即“说”即“不说”的。诠释的背景,是要根据现代的思想境遇,重新进行补释,从此方面考察,亦可看作是中国的学术传统。古人言“道”,今人言亦须有“道”,所以无论是做何种诠释,其内旨必然是对“道”的体认。如果诠释解为“释道”,那么诠释就是和“道”紧密相关。那么在诠释时,多少程度能够不离于“道”,则是需要诠释者发挥其诠释之功。从诠释的内旨而言诠释,则诠释成为一个由“道”的损益过程。   (三)中国人文诠释遭遇“道可道非常道”与“得意忘言、得意忘象”   既然中国人文诠释作为一种方法被接受,那么与其看似相悖的理论自然需要被讨论与分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中国人文诠释的方法是“为学”,但其功致力于达道,即是“为道”。“为学”就是在不断的增益,而追求“达道”的诉求点在于减损,这两者之间就存在一个问题。它们是在不同层面上发出要求,如果没有处理好,必然会引发矛盾争论,从历史上看,确是如此。   那么关涉“道”的诠释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同样也会陷入这种矛盾之中。《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无疑是在确立“道”的至上性,凡是“可道”、“可名”便是对“道”的下降。如果要追求“道”的完整性,那么凡是“可道”、“可名”的诠释,皆是不可取的,所以道家便是以追求“道”为终极目的的。那么如何化解“道”与“名”的矛盾,或者说对其应该持有什么倾向?庄子说“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所以认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在庄子看来,言说的终极目的是理解事物的意义,它只是一种辅助认识的工具。所以在了解意义之后,用不到当初用来帮助人们理解的言说。   原始道家认为道是不可捉摸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