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例腰1、2椎体包虫病治疗体会
【摘 要】目的:分析与总结腰1、2椎体包虫病的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2013年我院骨科16例腰1、2椎体包虫病手术资料,采用前路腰椎体包虫清除及椎间植骨内固定术。结论 根据不同的腰1、2椎体包虫病病情选择该种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可创造良好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腰1、2椎体包虫病;前路椎体包虫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85-02
Treatment of The 1, 2 lumbar vertebral hydatid disease in 16 cases
收集我院骨科2009年10月一2013年l2月腰1、2椎体包虫病手术资料1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效果均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均为腰1、2椎体,年龄22~ 65岁,平均36.6岁。合并腰椎结核6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经抗结核治疗后患者椎体压迫症状无任何改变,在阿苯达唑药物治疗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等治疗下行手术治疗。取胸腰段腰椎病灶清除术切口,依次切开露出背阔肌及腹外斜肌,切断背阔肌、下后锯肌及部分骶棘肌,显露出胸12横突及第12肋骨、切开第12肋骨骨膜,于肋骨膜下剥离肋骨骨膜,注意保护胸膜,提起肋骨端,切开肋椎关节,切除第12肋骨,留备植骨,暴露出胸12椎体侧面,切除第12肋骨后自其远端开始切开肋骨床,并切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可见囊性组织,进一步显露肾周围脂肪囊将其向腹侧牵拉,显露出膨隆的腰大肌,在腹膜外充分显露腰大肌及病椎的侧面(腰1、2病椎及间隙);切断并结扎腰升动脉,将整个病椎充分显露,见胸12-腰2水平椎旁干酪样组织,将病灶显露清楚后,用细针抽出乳白色干酪样液体,囊液抽出(慎防囊液外溢),然后将内囊轻轻剥离并摘除,完整取出内囊送检。将病灶剥离干净后用椎体撑开器将腰1、2椎体撑开,将预先修整好的肋骨条整理并放置于适度长度的钛网内植入椎间隙内,在腰1、2椎体侧方中心精确定位后,于椎体侧方放置钢板,拧入4枚螺丝钉加强固定。术后给予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坚持服用阿苯达唑联合治疗。
1.3 结果:
本组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为6―20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随访术后x线片及脊柱活动等情况,得出术后患者胸腰背部疼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消失,发热症状消失,能正常行走,复查核磁共振发现病灶完全消失,16例均获得病灶彻底清除,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平均19周,未出现包虫病复发或内固定断裂。
2 讨论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Genus echinococcus)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虫种有细粒棘球颖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 (E. multilocularis)、伏氏棘球绦虫 (E. Vogeli Rausch)和少节棘球绦虫 (E. oligarthrus)。其形态、宿主和分布地区略有不同,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该病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后经口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该病在我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四川西部、陕西为多见,河北与东北等省亦有散发病例。骨骼包虫较为罕见,国外报告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国内报告远低于国外,仅占0.2%左右。以骨盆和脊椎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四肢长骨、颅骨、肩胛骨、肋骨等。人感染包虫病后,常因少量抗原的吸收而致敏,如囊肿穿破或手术时囊液溢出可致皮疹、发热、气急、腹痛、腹泻、昏厥 、谵妄、昏迷等过敏反应,重者可死于过敏性休克。一般患者感染该病会出现厌食、消瘦、贫血、儿童发育障碍、恶病质等毒性症状; 晚期泡型包虫病病人可能会出现黄疸、上腹部疼痛、腹水症状。
骨包虫病是指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骨骼中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占全部包虫病的1%~2%(国外),0.2%(国内)。很多患者在儿童期受感染,到30~50岁发病。据统计骨包虫的发病率:骨盆36%、脊柱29%、股骨17%、肱骨10%、胫骨9%。骨包虫病病变多从松质骨或骨髓腔开始,沿髓腔或骨质薄弱处蔓延,形成多房性包囊。在X线上早期表现为囊状、虫蚀样、蜂窝状、泡状、斑点状溶骨性骨质缺损等多种征象。核磁提示母囊呈高信号,子囊较母囊信号更高,呈现非常典型的多囊状结构,囊壁不明显。脊柱包虫囊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