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隧道法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中应用研究.docVIP

“子母”隧道法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中应用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子母”隧道法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中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胫骨侧“子母”隧道法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中应用,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年2月――2012年2月本组ACL断裂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四股?绳肌重建膝前交叉韧带,胫骨侧“子母”隧道法加强固定韧带。术后指导患者功能康复锻炼,随访15-36个月,平均24个月。采用Lyshoi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0例病人中28例恢复关节正常活动度,Lyshoim由术前平均(47.2±3.5)分提高到术后(89.2±2.5)分,Lyshoim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1.2分。结论 本方法能有效的增强重建韧带固定强度,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满意。   【关键词】 “子母”隧道法;前交叉韧带;关节镜;爱惜邦X519不可吸收线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15-02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比较常见的损伤,随着近年来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治疗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手段,目前可选择多种方法重建韧带,包括单双束及不同的内植物及固定方法。近年来,由于?绳肌供区的并发症相对较少,其使用也逐渐增多,目前医师多采用4股半腱―股薄肌腱。其抗拉强度应等于或大于正常ACL。因此,四股?绳肌肌腱作为ACL重建移植物具有优异的生物力学特性。编织肌腱所用不可吸收线在胫骨端的固定多采用“U”型钉固定,对韧带固定作用很有限,而且有脱落失效的风险,另外价格也比较昂贵,因此我们自2009年2月――2012年2月对30例ACL断裂患者采用了一种新的固定方式,在胫骨脊做一小骨道,即“子隧道”,将不可吸收线穿过骨道,打结固定,大大增强了重建韧带在胫骨侧固定强度,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2月――2012年2月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经关节镜下确诊ACL断裂30例病人,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8.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0到14天,所有患者均存在膝关节明显不稳定,单纯ACL断裂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12例,合并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右膝关节损伤17例,左膝关节损伤13例。致伤原因,运动损伤5例,交通事故损伤20例,扭伤5例,术前均经体格检查及MRI检查确诊。   1.2 主要器械和设备 应用美国stryker关节镜系统,30°直径4.0mm摄像广角镜头,德国贝朗公司的Aesculap前交叉韧带重建定位器。   1.3 手术方法 麻醉方法采用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麻醉,止血带下手术,患者仰卧位,患膝屈膝90°垂直于床边。采用外侧、前内侧和内侧三入路技术,按次序进行关节探查,明确诊断和了解关节内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半月板损伤给予部分切除或修复,软骨剥脱给予修整,髁间窝狭窄给以外侧壁扩大成形。观察ACL的损伤情况,去除韧带残留骨附着处韧带。屈曲膝关节约90°,取胫骨结节内下切口,长约2-3cm,找到?绳肌腱鞘,辨认半腱肌肌腱、股薄肌肌腱,切取长度约22-31cm,对折四股一般长度为6-8cm左右,直径为7-8mm,在滑轨上装置肌腱固定夹夹持肌腱,用2号超高分子聚乙烯缝线(爱惜邦X519不可吸收性缝合线)将肌腱两端编结缝合,缝合方式为鞭结式缝合。每端缝织5-7针,针距2mm,编织段长度10-15mm。对折两段肌腱成4股,测量其直径,以此确定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母隧道)直径。后以80N力行预张力牵引15min[1]。建立胫骨隧道(母隧道),胫骨定位器定位,胫骨隧道内口定位在外侧胫骨髁间棘的前内侧面,PCL前缘前方约7mm处。外口在胫骨结节内侧缘1.5cm、平台下4cm处,保证导向器与胫骨矢状面呈15°-30°、水平面呈胫骨纵轴成40°-50°打入导针,逐级扩大骨隧道直径与移植肌腱相当,屈膝90°经胫骨隧道向股骨髁间窝外壁后缘前7mm、10-ll点(右膝)或l-2点(左膝)钻取径9mm长度的股骨隧道,骨道后壁厚度以lmm为最佳。再以4.5mm(可通过缝线钢板)的空心钻头,钻出股骨隧道,再套入与胫骨隧道相同大小的空心钻头,钻入股骨髁25-30mm,测量隧道深度后根据数值选取合适的连接植入肌腱和微型钢板的线襻(保证肌腱进入股骨端15-20mm),连接后备用。从胫骨隧道经关节腔向股骨隧道引入微型钢板及移植肌腱,将缝线钢板由股骨近端拉出,横置于股骨皮质外,尽量抬高股骨(或后推胫骨),拉紧移植肌腱下牵引线,胫骨端根据肌腱外露长度及病人骨质疏松程度用可吸收挤压钉或钢纽扣固定,然后建立胫骨侧为固定编织爱惜邦线的“子隧道”,然后在胫骨侧母隧道外口下方两2cm,胫骨前脊下方1cm处由内向外钻孔,直径约2mm,用带微孔导针将四根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