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一体:泰州哲学思想中的生态文化观.docVIP

万物一体:泰州哲学思想中的生态文化观.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物一体:泰州哲学思想中的生态文化观   [摘 要] 泰州哲学思想中的“万物一体”生态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哲学 “天人合一” 思想发展,也是泰州区域优秀文化的突出体现。泰州区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派的生态思想,尤以儒派之一的泰州学派生态观最为鲜明。泰州学派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思想主张,升华了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也形成了鲜明的泰州地域生态文化特色。   [关键词] 万物一体;生态哲学;泰州地域;文化特征   [基金项目] 本文为泰州历史文化研究课题“泰州哲学思想研究”(编号:WYS09030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52-2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显著的标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前进方向和共同价值追求。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土壤中的泰州哲学思想,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和精神,又彰显了泰州区域文化的个性。泰州市民崇尚舒适,追求安逸,为人处世不事张扬,待人接物讲究中正平和,邻里之间注重团结互助。尤其是王艮明确地提出“止至善者,安身者,立天下之大本也”,讲求天人合一、人际和谐、身体安逸,向往“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理想社会。这种追求和体现祥和安泰的区域文化思想,其出发点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何等的一致。纵观泰州历史文化,一批先贤对包括和谐理念、与时俱进、重教尚文、天人合一等的一系列生态思想观念,都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其中,“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想既反映了泰州哲学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深刻价值理念,也打上了泰州区域优秀生态文化的深刻思想印记。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也对当今西方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的思想家们对“天人合一”思想多有宏论和创新的阐发。史料记载,西周时期周宣王时,尹吉甫作《蒸民》诗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中含有人民的善良德性来自天赋的意义。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较低,人类对于自然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人必须依赖自然而生存。于是,人们在“敬天”、“事天”中,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从自然之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到了春秋时期,庄子最早提出了“万物一体”的思想。庄子认为天地、万物和人是齐同的,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认为人与天本来是合一的,只是因为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人处于自然的状态,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就是“天人合一”的表现。孔子认为,“天”是一切现象和自然变化过程之根源,是宇宙的最高本体,万物是自然的产物。万物包括人,都是自然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在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问题上,他认为人和万物是相统一的,人性与物性是相通的。能充分发挥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帮助天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了。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尽心、知性、知天”的性天相通思想。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到了战国时期的《易传》,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代表。《易传》认为,人类和万物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天地自然相统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天地是万物的根源,有万物之后才有男女组成的人类社会。“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人与天地自然互相沟通、协调和统一。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天人同类说”,他认为天、地、人是一个统一体,把天、地、人三才串联、贯通起来的则是“王”。他在《王道通三》中解释“王”字时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因此,社会政治生活要“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因为君王就是现实世界中代替天统御臣民和万物的无上主宰。尽管董仲舒学说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封建统治的合理性,但其天人关系的论述还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宋明以降,“天人合一”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理学家们摈弃董仲舒的“天人同类说”,开始从心性本体论的高度论证“天人合一”思想。王阳明把“天人合一”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万物一体”、“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整体观。在《书朱守乾卷》中,他说:“自圣人以至于愚人,自一人之心以达于四海之远,自千古之前以至于万代之后,无有不同是良知也者,是所谓天下之大本也。”在《传习录》中,他指出:“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