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远去的香格里拉.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曾远去的香格里拉 在团结桥上等车进城赶集的向卡村藏族妇女星姆。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阳塘藏族妇女的服饰也发生了变化,但传统服饰的精髓仍得以延续。 从别人的家乡到自己的故乡   我18岁离开故乡,至今已28年,少有机会回去。这几十年间,我在中国各地到处行走,四川、西双版纳、怒江、西藏,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风光片拍腻了就拍人文,一天跑几百公里,常常住进别人的家乡,拍摄别人的生活,为了一星半点的新鲜感而兴奋。   也许是年龄渐长,路走得越远,心中越惦记起自己的故乡,想念小中甸,想念在那里的童年生活:爬在矮个牛犊的背上,赶着牛群去硕多岗河边放牧;在路过的山坡上砍一节竹子,用锥子钻上一些粗陋的孔洞,当作笛子,吹出歪歪扭扭的调子,和小伙伴们呼应着,热闹着,其实谁也不知道吹的是什么歌;有时候也坐在河边,拿着树枝垂钓,我们知道河里有大鱼,见过大人们钓鱼的架势,就也假模假式、屏息凝神地钓着永远都不会上钩的鱼……在大自然里摸爬滚打地长大,孩子的心像蓝天上舒展自在的白云,似乎总无忧虑。   用摄影的方式在故乡进行心灵之旅,那一幕幕令人难忘的场景,使我再一次受到了洗礼,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乡愁,略带着甜蜜   清晨7点,推开木门,小中甸湿润清凉的空气扑面而来。村子里晨雾缭绕,不远处,尼玛裹着粉红头巾,在她家院子围墙上焚香,口中念着很短的经文。除了家中专门供奉上师的神龛,小中甸村民的围墙上也常设有专门的烧香台,这里的香火用来敬奉大自然的神明。我依稀听到她在为远行的亲人祝祷平安。阿姐早就起来,熬了一大锅酥油茶,腾着热气,她端出糌粑和青稞面放在桌上,一扭身进了牛棚,撸起袖子准备挤牛奶,小中甸平静安详的一天就在单调重复的“兹兹”声中开始。 1. 汪丹,78 岁,是村里乐善好施、热心助人的长辈。   2. 格茸罗丹,76岁,阅历丰富,颇得乡亲们敬重。   3.我的僧人朋友,克恭喇嘛江楚春平,17 岁出家,多次进藏学习佛法,是小中甸为数不多的受人尊重的年轻喇嘛。同时他非常热心公益事业。   跟着阿姐把家里的牛羊都赶到山上去之后,我向田地走去。在海拔3300米的小中甸,乡民们种的粮食以青稞为主,也有一些土豆。家乡变化很大,多了不少新房子,一些传统的建筑消失了。年龄大些的女人还会穿着传统藏族服装,但男人们多半都不再穿,或许他们觉得藏服有些笨重、不方便吧。我那些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脸庞爬上了皱纹,鬓角有了白发。曾经的乡邻见到我,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进家必喝酥油茶,总有唠不完的话题。这次回乡,我久久都没有拿起手中的相机,每个周末都挨家挨户地串门,和亲戚、挚友喝茶聊天,聊他们身上发生的琐碎平凡的故事。我离开了太久,不知道他们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得重新把这个课补上。   好友泽仁平措从未谈起过他的身世,这次我才知道他七八岁时母亲去世,是姨妈含辛茹苦把他带大,为了帮衬他们一家人,终身未嫁。帮我改汉名的表哥,一见面就说起我们上小学时顽皮的故事――跑到地里刨土豆,用树枝烧土豆,逃课到野外玩耍,还有那些不懂事的恶作剧。伙伴阿英则出家当了僧侣,多年潜修佛学,如今已是小中甸地区知名的博学喇嘛,藏民家里要做佛事,都会请他讲经祈福。患有耳疾的弟弟六斤,是我们兄弟姐妹一直全力照顾的人,如今他依旧无法听到声音,却已经是村里最好的木匠,雕刻手艺远近闻名,他的女儿也考到了昆明念书。   我也会为乡亲们拍照,不是在他们忙碌的时候抓拍,也不是跟着他们追拍,更不会用长焦镜头站得远远地偷拍,我想大大方方地尊重地在他们最真实、最舒服的状态下,为他们拍摄。我没有要求他们:“诶,你们笑一笑。”我会说:“放轻松,别紧张。”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面对黑洞洞的大相机,多少都会有疑虑与抵触,“不要紧张,找个你最舒服的姿势,你心里的感觉是怎样,就怎么做。平时我们在一起怎么吹牛的?就当我们面前没有相机吧。”我的拍摄很从容,照片背景就是他们生活的环境,他们可以站可以坐,直视镜头,和拍摄者进行眼神交流。   甜蜜的乡愁感,有些敏感的人在我的照片中品尝出这样的味道。我想那是因为大家现在的生活状态不错,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在图片中得以呈现。我没有刻意突出画面的亮丽色彩或者戏剧性反差的光影效果,这种平静温和的画面是我内心的图景,是我性格使然。这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关,父亲宽和,教会我照顾弱小、理解他人;母亲严厉,但在生气的时候也只是作势举举手,鲜少有巴掌落在我身上。 在半农半牧的藏区,除放牧牛羊外,其农耕主要以种植青稞为主,生产工具与汉族地区也有很大的区别。 故乡从不曾离去   用摄影的方式行走在故乡,又看到一幕幕熟悉的场景:放牧的牦牛,晨雾下敬香的信徒,捡牛粪的妇女,朝阳下打青稞的人们,伴着夯歌建新房的村民,寒风中直冲云霄的死亡林,霜天下金黄一片的桦树林,木氏土司遗址的地柏、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