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类高等专科院校体育课程特色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1
摘 要 学术界主流研究领域中关于课程设置的相关研究众多,在不同范围、角度、层面中提出各自的观点是学术研究的细化;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根据自身专业领域特色提出中医类高等专科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独到之处。旨在为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建立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医类专科院校 体育课程 研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事业逐步走向成熟,体育教育作为高等院校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体育教育管理规章,以保证其健康发展。总的来讲,学校体育教育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方面是以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体育类高等学府;另一方面是综合类高等院校以及各专业类、应用类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以培养健康体魄的体育课程。如何有效开发现行的教育资源,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以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达到最优的目的是此间众多学者努力的对象。笔者认为体育课程设置问题不能泛化论,应该探索一条基础性、实用性、针对性的课程设置途径。
一、中医类高等专科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因素分析
(一)传统理念的固话影响。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基于学生学习基础之上,目前大部分中医类高等专科院校由于受到固有教育理念的影响一味重视中医传统保健项目的体育教学,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它球类、徒手操、以及轮滑、瑜伽、体育舞蹈、跆拳道等一些新兴运动项目的教学。一定基础上体育课程的设置建立在了以学校需求为主,以传统模式的保留为主,忽视了以学生主体的教育目标。(二)体育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对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中医类高等专科院校专业性强,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培养中医类专业性人才的高等院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忽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体育课师资配备上远远落后于其它医学类科目。造成同一院校师资配备比例严重失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教师教育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其次,专业内部教学资源不足,部分体育课程缺少专业教师教授,在教学过程中造成学生兴趣意向与学校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
二、中医类高等专科院校体育课程开设现状
(一)课程目的模糊,课时安排不足。注重技能传授,忽略体育意识培养是目前学习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体育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程一部分,相对于中医院校专业性课程,更多强调的应该是学生锻炼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更多关注的应该是健康意识的培养,课程理念应该融合素质教育培养要求。体育课程设置大多高校基本一致,每周2课时体育课,每学期平均在15-18周之间,以最多数计算每个班级一学期参与体育课应该载36学时左右;高等医学类专科院校由于受到课程以及实习期间较长因素影响,体育课仅仅在一年级进行教学,学生借助体育课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不够。(二)讲授内容泛化,评价方式相对滞后。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讲授人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体育课程教学环境面对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体育课控制因素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作用于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场地器材安排、外界环境因素控制等都没有做出大胆的尝试。教学内容应该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载体,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创新出更多的内容,可以探求更多的教学形式,最终实现“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的体育目标才是体育课程开设的真正目的。其次,作为体育课成绩考核形式也远远落后于目前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每一位参与体育教学的主体都能从其中体会体育课程带来的健康心态,单一凭借运动技能掌握去评价体育课程成绩的优劣明显已经滞后,体育课程应该开发多元化、差别化、层次化的评价体系,针对个体差异性分组别、分项目进行探索同样是体育课程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三、体育课程创新探索
2002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打破了建国50年来的一贯的自上而下和统得过死的课程模式,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1]。众多学者、政策执行者也围绕此中心对体育课程设置问题做了更多的尝试。
(一)体育课程目的细化、多元化。借鉴英美发达国家经验,以及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优势高等学府的体育教育经验,可以看到的是,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将成为学习者自发的一种的潜意识行为,多数人把体育作为业余学习期间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种锻炼行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体育课程全部为选修课程,不设置任何学分,对于上课学生收取一部分费用;其它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等体育课程也多以选修课程为主,同时体育课程开设项目较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2]。国内中医类高等专科院校体育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