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医学伦理在儒家人生观的影响
摘要:儒家的人生观珍惜生命,以促进社会的完善为人生的完善,追求经世济民。这种思想成为传统医学伦理重要的理论基础。古代医学追求的目的就是“悬壶济世”,认为医疗的本质是珍爱生命、救死扶伤。儒家修身养德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古代医学以寡欲和养心为祛病、强身、长寿的重要途径。古代医家正是在儒家人生观的影响下确立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职业志向。
关键词:儒家;人生观;传统医学;伦理
儒家的人生观用生命的观点体察宇宙和人生,以更好地完善人生、完善生活。而中国古代医学最大的特点便是用系统思维的方式来把握人体,也就是说把人看做天地、自然和社会关系中生存的人,人的身体、脏腑、气血、表里上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思维模式与认识方式,与儒家保持着天然的一致。可以说,儒家对生死、幸福、理想等人生问题的种种看法,使得医学必然从中吸取很多有用的东西,加以融汇和升华。于是,儒家伦理思想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并在医学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发展,对我国传统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一、重视生命,人为贵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人的问题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儒家认为,生命是可贵的,人的生命尤其可贵,因而,人的价值高于世界上一切其他存在的价值,必须予以尊重。孔子创立的仁学,就强调要关心人、尊重人、关爱生命。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荀子?王制》)理学大师朱熹说“人为最灵,而备有五常之性,禽兽则昏而不能备,草木枯槁则又并与其知觉者而亡焉。”(《朱子文集》卷五十九)草木仅有生气,禽兽有血气知觉,人除此之外还具备五常之性,是天下最灵者。王夫之亦指出,人的生命现象、生命活动是有规律的,这些自然规律反映出了人的生命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因是论之,凡生而有者,有为胚胎,有为流荡,有为灌注,有为衰减,有为散灭,固因缘和合自然之妙,万物之所出入,仁义之所张弛也”(《周易外传》卷二),将人的生命看作一个经验的事实。
医学目的就是治病救人,它建立在天地之间人为贵的思想基础之上。儒家珍生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学伦理重视生命思想体现的重要理论来源,并以医学的视觉进行了贯彻与演绎。
首先,古代医学强调天地万物莫贵于人。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从医学的角度解释人的生理和心理现象,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自然产物:“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节脏象论》)这是用中国哲学独特的观点解释人的生理活动和精神活动的自然形成和运动过程,把人的生存看做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人是天地的产物,生命是自然界的神奇现象,因而是值得珍惜的,故“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灵枢?师传》),认为向往生存、厌恶死亡是人的共同本性,不同的人有或善或恶、或贪或仁等不同的人性,由其各自不同的生理禀赋所决定。最后的结论是:“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唐代孙思邈强调生命宝贵,“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备急千金要方》自序)其著冠以“千金”二字,意在于此,可见儒学对医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其次,珍爱生命和身体。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在《东垣十书?远欲论》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取之轻而弃之重耶?残躯六十有五,耳目半失于视听,百脉沸腾而烦心,身如众派漂流,瞑目则魂如浪去,神气衰于前日,饮食减于曩时,但应人事,病皆弥甚,以己之所有,岂止隋侯之珠哉。”意谓人之身重于名利财货,年老之人的身体,更比“隋侯之珠”还要珍贵。明代医家张介宾针对老子以有形为大患的虚无之论明确提出有形为乐的观点,“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使吾无身,吾有何患?’余则曰:吾所以有大乐者,为吾有形,使吾无形,吾有何乐?是可见人之所有者惟吾,吾之所赖者惟形尔。无形则无吾矣,是非人之首务哉!”(《景岳全书》卷二)身体是幸福的基础,也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身体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身体也就没有幸福,没有我的一切。所以,人应该珍爱生命,珍爱身体。
再次,医为仁术,爱人为尚。后代医家也继承《内经》人贵思想,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明确提出,医者精究方术,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他提倡治病要“爱人知人”,就是来自儒家思想的影响。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此言充分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思想的精神实质。明末潘楫的《医灯续焰?医乃仁术》更明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