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ocVIP

冠心病患者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冠心病患者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己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1例,其中冠心病者90例,非冠心病者31例。采用VP-1000动脉弹性检测仪测定ba-PWV,静脉抽血查清晨空腹GGT浓度,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FMD。结果:1、冠心病患者GGT及ba-PWV均高于非冠心病者,而FMD则前者低于后者。2、在所有受试者中,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GGT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3、在所有受试者中,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发现GGT与FMD呈显著负相关。结论:1、冠心病患者的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浓度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者,γ-谷氨酰基转移酶对冠心病可能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2、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浓度水平与ba-PWV呈正相关关系,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可能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3、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浓度水平与FMD呈显著负相关,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冠心病;γ-谷氨酰基转移酶;血管内皮功能;脉搏波传导速   【中图分类号】G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37-03   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或GGT)又称γ-谷氨酰转移酶(γ-GTP或GGTP),是一种含巯基的线粒体酶,催化γ-谷氨酰基从谷胱甘肽(GSH)转移到另一肽或氨基酸分子,参与γ-谷氨酰循环。GGT主要分布在肾、肝、胰腺。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脏。GGT是肝脏和胆管中的一种特异性酶。长期以来,GGT在临床上一直主要作为肝胆疾患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指标。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GGT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独立的作用,可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指标,且其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乙醇摄入、吸烟、体重指数(BMI)、LDL、TG、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等有着显著相关性。故此认为其不仅可以作为肝脏损伤的标志,而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   临床研究方面,Stojakovic T等研究了2556例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病的患者后发现,GGT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性别(男性)、酒精摄入量、血压水平、甘油三酯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白介素-6水平均呈正相关。较高水平的GGT是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脏事件死亡率的危险与预报因子,且独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子存在。崔庆等研究了726例冠心病患者,发现GGT升高的患者有143例,异常率19.67%。故此认为在排除了肝脏疾病的冠心病患者中,仍有1/5的患者GGT升高,故认为冠心病患者血清GGT升高不能单纯以肝脏受损解释。冠心病与GGT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而Paolicchi等则更是从实验室中找到相关证据: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到在冠状动脉斑块内部存在大量GGT,其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分布相同。以上均提示表明GG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未明。   动脉脉搏波由血液从左心室搏出后血流扩张主动脉壁产生,并沿着血管壁向周围血管传导。其在一定距离的动脉节段上传导的速度则被定义为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其值的大小与动脉壁的生物力学特性、血管几何特征和血液密度以及年龄、性别、血压等多种因素等相关。因为血管腔径、血管壁厚度等几何特征以及血液密度都相对恒定,所以PWV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壁的生物力学特性,即动脉弹性。如众所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研究更表明ba-PWV1.8m/s则预示着严重的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故此,ba-PWV不仅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亦是严重冠脉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之一。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血流介导性舒张(flow-mediateddilation,FMD)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已证实了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有明确的关系。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引发一氧化氮(NO)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减少从而导致血管舒张异常,故此可以应用超声检测外周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从而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1992年,Celermajar首先建立了超声评价内皮功能的无创方法:即通过测量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FMD)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FMD是指利用反应性充血作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衍生性舒张因子如一氧化氮等,从而引起血管舒张。Anderson 等于1995 年应用心导管介入造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