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血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HI)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38例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诊断脑栓塞23例(60.5% ),脑血栓形成15例(39.5% );发生于2周内者36例(94.7%);血肿型18例(47.4%),非血肿型20例(52.6%);大面积梗死者30例(78.9%)。治疗有效率60.5%,病死率13.2%。结论:对于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在发病2周内多次进行CT复查,以利于H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诊断;危险因素;预后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21-02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脑梗死后梗死区血液再灌注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是影响患者生存和致残的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H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HI患者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7.4岁。既往有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病史者10例(26.3%),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11例(28.9%),高血压病22例(57.9%),糖尿病9例(23.7%),缺血性脑血管病4例(10.5%),均无明显后遗症。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本组病例均经过2次及2次以上头颅CT扫描证实。   1.2 临床特点 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其中动态起病25例,静态起病13例。出现意识障碍7例,偏瘫27例,失语10例, 头晕、头痛8例,偏盲2例。38例HI患者中,临床诊断脑栓塞23例(60.5% ),其中心源性脑栓塞21例(55.3%)。脑血栓形成15例(39.5%)。入院时已表现为HI者2例,入院时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者36例。36例以缺血性脑卒中入院的患者中,29例经积极治疗病情仍加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或出现意识障碍8例,头痛20例,恶心、呕吐10例,偏瘫加重6例,肢体抽搐2例,精神障碍1例,复查头颅CT发现HI。其余7例经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常规复查CT时发现HI。HI发生在发病48 h内3例,48 h~3天7例,4~7天15例,8~14天11例,15天及以上2例,其中发生于2周内者共36例(94.7%)。36例以缺血性脑卒中入院的患者中,19例予以降纤或抗凝治疗,应用前均予凝血功能测定显示基本正常。但仍有1例(2.6%)HI发生于降纤治疗后, 1例(2.6%)发生于抗凝治疗后。   1.3 CT表现 HI在CT上表现为片状低密度影内出现斑点状、斑片状、条索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影。其中表现为大片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影为血肿型,梗死灶内散在斑点状、斑片状、脑回状高密度影为非血肿型。   1.4 治疗方法 复查CT确诊为HI后即停用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药物,改为中性治疗,加强脱水降颅压,给予脑细胞保护剂以及其他对症治疗,动态观察血压、血糖、电解质,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并发症。   1.5 短期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的斯堪的纳维亚及爱丁堡脑卒中量表)的变化情况,结合其生活能力状态进行短期疗效评价(如住院时间超过30天,则评价30天时的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和死亡6级。前3级为有效,后3级为无效[3]。   2 结果   2.1 HI类型 本组血肿型18例(47.4%),非血肿型20例(52.6%)。其中大面积梗死者30例(78.9%)。出血部位在大脑皮质28例(73.7%),基底节区7例(18.4%),丘脑1例(2.6%),小脑半球2例(5.3%)。   2.2 疗效 经积极治疗后,38例HI患者中,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0例,无变化7例,恶化3例,死亡5例,有效率60.5%,病死率13.2%。   3 讨论   3.1 HI的发病机制 多数学者认为HI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梗死区血液再灌注及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3.1.1 血液再灌注 HI最主要病因为脑栓塞,特别是心源性栓塞,本组心源性脑栓塞发生率为55.3%。而血液再灌注多发生于脑栓塞患者[4]。脑栓塞发生后,随着栓子破碎、溶解或向远端移动,血管部分再通,发生血液再灌注,使已发生缺血性坏死的血管远端破裂出血。脑栓塞引起的HI发生较早,出血量较大,多为血肿型,临床症状较重。   3.1.2 侧支循环形成 大面积脑梗死引发脑水肿,病灶周围组织毛细血管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