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保健机构10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VIP

县级保健机构10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县级保健机构10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本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07-2009年收集到的10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按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共涉及26个品种;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从ADR临床表现看,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最多。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以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29-02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关系到广大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一件大事。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品种日渐增多,临床大量的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为了分析并总结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现将2007-2009年本院收集到的10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调查本院2007-2009年抗菌药物ADR报告102例,运用EXCEL等统计学软件,分别按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给药途径与ADR 静脉滴注83例(占81.4%),口服给药11例(占10.8%),静脉推注5例(占4.9%),外用3例(占2.9%)。   2.2 药物种类与ADR 102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喹诺酮类药物最多(32例,占31.4%),其次是头孢菌素类(24例,占23.5%)和青霉素类(15例,占14.7%)。具体见表1。   2.3 ADR主要临床表现与分类 102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按照ADR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居前四位的依次是皮肤及附件损害38例(37.2%),消化系统损害23例(22.5%),全身性损害17例(16.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3例(14.7%)。ADR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情况详见表2。   3 讨论   3.1 给药途径与ADR 从给药途径看, 抗菌药物所致ADR发生率最高的是静脉给药(88例,占86.3%)。因为静脉给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多用于住院或门诊留观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很短,往往30min内即会出现,有些甚至几分钟内出现,易于发现,所以ADR报告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导致ADR产生的直接诱因较多,如注射剂的PH值、渗透压、内毒素、微粒、杂质以及给药速度等[1]。因此建议临床上在选择静脉给药时应慎重,若口服、肌肉注射给药能治愈的,应尽量避免静脉给药。同时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3.2 抗感染药物种类与ADR 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以喹诺酮类居首,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这三类药物引起的ADR例数占总例数的69.6%。   喹诺酮类药物尤其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组织渗透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有抗菌后效应,且不需皮试,从而减少给药次数,使用方便,因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近年来随着其应用频率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红斑、瘙痒、血管水肿、表皮松解症,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也有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报道[2]。其机制一般认为是由光毒性引起的。在紫外线激发下喹诺酮类药物氧化生成活性氧,活性氧激发了皮肤纤维细胞中的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又激活环氧合酶,引起如前列腺索及类环氧合酶的合成,它们从成纤维细胞释放,引起皮肤炎症[3]。因此患者应避免直接暴露于阳光下,以减少光敏反应的发生。输液时应缓慢滴注,保证输液时间在l h以上,以减少患者ADR的发生。年老体弱和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发生变态反应,用药后一旦出现药疹或皮肤瘙痒,应立即停药观察并及时对症治疗。此外,胃肠道反应是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等,可能与喹诺酮类药物分子结构中的喹酸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关,因此应避免空腹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必要时也可应用铋剂及H2受体拈抗剂进行治疗。喹诺酮类药物对幼龄动物具有软骨毒性,主要发生在负重关节上,因此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应禁用或慎用。有的患者还有黄疽,血清转氨酶升高,对肝脏有一定毒性。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远低于青霉素类,仅为后者的l/4~1/3,因此头孢菌素用药前是否皮试,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医院的做法也不尽相同,还有待进一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