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辨析
[摘 要] 方块汉字为我们保留了丰富而宝贵的民族文化积淀,至今仍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汉字的缺点集中在非拼音化的形体中―结构复杂、字法不一、字数繁多、古今异体:这些缺点,在古籍中尤为明显。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存在就是证明,有鉴于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古籍中的宝贵内容,也对我国的汉字有个比较通透的了解,我们应学会区分并掌握三者之间的辨析。
[关键词]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中图分类号】 H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012-2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辨析是我们在研究汉字上必不可少的环节,三者常常搅在一起,不容易区分。实际上,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不能混为一谈,下面就让我们联系古籍中的实例,谈谈三者之间的辨析。
一、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含义
(一)古今字
古今字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古籍中一般写为:“*”后来写作“*”,如: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公赐之食,食舍肉”的“舍,放着,后来写作‘?’”(庄公赏给他食物,颖考叔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旁)。
(二)通假字
高彦《文字形义学概论》261页说:“有本字之假借,实言之,即用此作彼字,是为两字通用;通称此字曰借字,彼字曰本字;借字本字必两音相近。”因此,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假借字,即音同音近而意义不同的字通用和假借。一般写为“*”通“*”如:
《列子?汤问》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安放”(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这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
(三)异体字
(1)狭义的异体字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2)广义的异体字除包括狭义的异体字外,还包括文献中通用的假借字和古今字。(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异体字)一般写为“*”同“*”如《左传?宫之奇谏假道》“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中的“?,同‘懦’,懦弱”(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
二、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辨析
(一)古今字与通假字
二者有相似之处,即都是以同音或音近异形字来表达同一概念,但二者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时间关系来看,古今字主要着眼于时间的先后。即古今字先有古字,后有今字。通假字主要着眼于音同或音近。即在同一时期并存的音同或音近字之间的替代关系。如:
《韩非子?外储说石上》“善持势者蚤绝其奸萌”(善于掌握权力的人会很早断绝奸邪的萌芽)。这里的“蚤”是“早”的意思,那么二者是通假字还是古今字呢?了解先秦文言文的人都知道,在韩非子时代,已有“早”字,并且表示“早晚”的“早”一般都写作“早”。请再看下例: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不入趁早给公叔段安排个适当的处所)。
“早救之,孰与晚救之”(《战国策?齐策》)。
由上可知,“蚤”和“早”两字是同时存在,没有古今的区别。这里以“蚤”代替“早”,只是同音替代,因而二者是通假字而不是古今字
2.从意义关系来看,通假字只要求音同或音近,不用考虑意义之间的联系。所以通假字行义无关。例如上述的“蚤”和“早”,二者只是读音相同,意义上并无联系。而古今字只是书写形式不同。它们所表示的词本身不仅读音相同而且意义之间有联系。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战国策?齐策》)(先生不以此为羞辱,真是有意想让我到薛去收债么?)《史记?孟尝君列传》里也有类似的话:“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什么人可以派他到薛去收债呢?)同一个词,早先有“责”,后来写作“债”,“责”和“债”虽形体不同,但却音近而意同,这显然与通假字完全不同,因而二者是古今字。
3.从职能上看,古今字为了区别词义。很多汉字是多义的一个字常常表示几个意义,后来,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由新产生的区别字来表示,这两者之间就构成了古今字的关系。如:“说”有“陈述,解说”的意思,如《荀子?正名》中“说不喻然后辨”(解释不明白然后再辨明),又有“喜悦”的意思,读“yuè”如《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后来,“喜悦”的意思由“悦”表示,“说”“悦”在这个意义上成了古今字。
通假字只是临时借用。如:“趣赵丘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中“趣,通‘促’,催促”(催促赵国军队赶快进关)。“趣”和“促”二者在意义上并无任何关系,只是作者为了临时需要,而用“趣”字借用“促”的义。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