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推进生态建设.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外如何推进生态建设立法先行全民参与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陈 建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生态牧场。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陈 建摄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生态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保障人们享用有限的环境承载力,经济的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只有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才是长远的、健康的,才能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瑞士:以生态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本报驻日内瓦记者陈建米勒农庄位于瑞士北部的施泰因毛尔,是瑞士一家生态农庄,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到可再生物的回收利用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这片35公顷的土地上,农庄架设了整套的雨水收集系统和蓄水池,仅收集的雨水就完全能够满足蔬菜灌溉;温室供热系统可以根据未来24小时天气状况,智能调整温室温度,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只使用自产的农家肥,蔬菜经过精挑细选后剩下的菜叶、菜根都会通过加工处理变作有机肥料;向超市供货从不使用轻便的纸箱,而是结实厚重的塑料箱,以便清洗后可以重复使用。作为瑞士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米勒农庄体现的是已然渗透到瑞士国民自觉行动乃至灵魂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瑞士的环境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学到大学都有相关内容,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瑞士少年的成人礼品就是一本环保手册。如今,瑞士已形成一套政府监督同国民参与相结合的良性机制,环境保护成为国民的自觉行为,企业则把环保作为良好形象的品质保证,整个社会形成了“保护环境,环境就是生命”的价值选择。在瑞士,政府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国家强盛的基本国策,联邦、州和市镇三级政府分工明确。联邦政府负责立法、执行监测、与私营机构联合融资、进行宏观的战略管理;州负责强制执行联邦政府的规定,进行城市运营管理;而全国大约2700个市镇则要具体执行联邦和州的法律规定。早在1876年,瑞士就制定并实施了《森林稽查法案》,禁止对森林乱砍滥伐,鼓励对植树造林开展融资。这是瑞士首个土地利用方面的法规。在此后的140年时间里,瑞士得以大量植树造林,成功控制了水土流失,确保了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0%左右。1979年,瑞士又颁布实施了《土地利用规划法案》,划定了建设用地、交通和基础设施用地,以及自然景观和保护区等,规定所有新建筑都需要严格申请许可,以确保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瑞士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重高达75%,其中阿尔卑斯山区的农牧民更是几乎全部经营畜牧业。由于瑞士大多数牧草场都属于当地农牧民所有,而他们又习惯于用牛粪做肥料,从而易于造成对水源和河流的污染。为了鼓励当地农牧民保持生态的原生性和自然性,瑞士政府每年提供大量财政补贴,推动土地的非农化,同时减少农牧民给草地施肥量,以达到草场自然生长的目的。相关政府部门会不定期检查牧草场是否退化,一旦发现草场退化甚至遭到破坏,就会进行重罚。牧场主则要根据草场状况和饲养季节的不同需要,适时进行补播改良、秋季贮草或购置草料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瑞士的城乡融合发展一度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城市化对土地需求越来越大,建设用地规模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却因缺少创新而出现经济衰退,人口走向老龄化、传统社区逐渐消失、村庄被遗弃甚至被摧毁。在此情况下,农村社区要存在,就必须走转型之路。瑞士通过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的合作,在尊崇自然的价值观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着力保护农村文化和景观风貌,从转型的角度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业,重振了农村社区的活力和凝聚力。在瑞士生态建设过程中,企业不仅身体力行,而且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经过持续升级改造,瑞士的产业结构污染已不复存在。瑞士的工业现在主要集中于机械制造、钟表、食品等领域,避免了破坏型重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在这个人口不足800万的国家,目前大约有400余家企业致力于清洁技术的研发,而且其应用技术在垃圾回收利用、废水处理、环保仪器和控制系统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驱动力量。依靠生态建设,瑞士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的目标。翠绿的山峦、潺潺的流水,在这个“花园之国”,生态建设绝非一时一地,而是全体国民的共同追求。韩国:法律构筑环保体系本报驻首尔记者 杨 明韩国民俗村秋景。本报驻首尔记者 杨 明摄韩国环境保护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几十年来,韩国通过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来构筑自身的环保体系,随着教育水平、国民素质、政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韩国整体环境状况不仅得到了本质的改善,而且环保意识也已深入人心。上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浮出水面,韩国制定了最早的环境法,即《公害防治法》。随着韩国城市化和产业化迅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引发国民关注。1971年1月,韩国政府大幅修订和强化《公害防治法》,出台了排污标准制度,设立排污许可制度等。1977年12月,韩国制定并公布了《环境保护法》以取代以消极控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