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明讲座系列之三转型期的社会问题.ppt

夏立明讲座系列之三转型期的社会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分化 (一)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见解 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社会问题界定的条件 (二)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 类型和特征 1、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类型 第一类:结构性社会问题 (1) 人口问题 第二类:变迁性社会问题 这类社会问题主要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伴生物,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现象。 第三类:越轨性社会问题 它主要是由个人或集体行为偏差而引发的,这类问题因直接危及个人生命和财产安全,严重妨碍社会秩序,人们反应最为强烈。 第四类:病态性社会问题 这类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那些畸型、丑恶的社会现象。 第五类:心理性社会问题 这是由于社会急剧转型引起的心理负荷加重和心理震荡,或者个人遭受挫折、创伤、身心疾患无法调适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2、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特征 (三)转型期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是产生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正确认识和对待转型期 的社会问题 正确认识转型期的社会问题: 正确对待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要采取有效对策, 防范和缓解某些社会问题, 把社会问题给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四、转型期社会分化 与 社会稳定 当前的中国 当前的中国 社会分化 我国的社会分化 阶层分化 社会分层的固化 社会不平等 权力的不平等 社会矛盾的加剧 群体性事件 伴随着阶层分化的利益分化 农民工的期望 如何对待低收入群体? 社会行动 为什么不去解决矛盾? ?民众的多数要求是合理的,也是政府能够解决的。 ?为什么不去解决矛盾? ●“狼狈为奸” ●“懒惰成性” ●没感情、没意识,漠视民众利益 ●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式 理想的社会分层结构与合理的制度 保护和扩展社会流动渠道 理想的资源分配状态 1980年代中后期 (2)参与者主导形象: (3)突出特点: 政治性 未来取向 (1)稀缺资源和需求保卫: 路线合法性资源 路线立场的冲突——坚持 改革开放还是保持封闭保守 公平的经济分配秩序 对明显冲击经济分配正义的官倒 现象和早期腐败现象的强烈回应 例如:大学生、知识分子、离退休“老革命” 传统精英(社会类别群体/身份共同体) 1990年代中后期 (2)参与者主导形象: 例如: (1)稀缺资源和需求保卫: 都市地区的下岗工人 乡村地区的抗税农民 支撑产业转型的人力资本以及与此相关的福利资格 农村的财政资源和现金收入 (3)突出特点: 经济生存的道义性 现实取向 首属弱势群体 最近的10年 (2)参与者主导形象: (1)稀缺资源和需求保卫: (3)突出特点: 暴力性 空间取向 保卫居住环境、土地房屋产权和各类经济收益权的地方性居民 空间权益和财产权之类的稀缺资源 地域共同体 例如: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结构性风险与挑战 自然 社会 国内的 国际的 ◎能源危机 ●环境危机 公共流行疾病威胁◎ ◎食品安全威胁 ●原始民族主义 ◎教育危机 ●犯罪和社会问题 ●腐败和地方治理危机 ◎信任危机 ◎金融社会风险 ◎台湾问题 ◎中国人形象危机: 全球化过程中的族际互动 ●快速城市化中的管理体制 ◎阶级形成风险 ◎民主化转型风险 贫困、两极分化和福利不足● 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 F(P)= f(G,A,C) 表示集体行动发生的可能性,或个体参与某个集体行动的可能性 怨恨的生产和解释 积极分子及其组织能力 参与的收益和成本计算 理论模型: G:怨恨的生产和解释 怨恨的生产 对现行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公正的关注 个体或群体正在或曾经遭受着的苦难体验 对某种潜在的社会危机的担忧和关心 利益表达和需求保卫的导火索 怨恨的解释 集体行动的催化剂 界定问题 对责任进行归因 指出行动的必要性 中国的社会情境 缺乏利益表达、消减怨恨的常规渠道 缺乏回应群众要求的处理机制 相关机制的失效状态 群众的怨恨难以依循常规渠道得到消减,转而采取非常规的战术手段(如静坐、示威、挟持人质或阻拦交通等)来进行。 媒体一般不被允许报道常规或非常规形式的集体行动,相关信息只局限在当地 难以发展成全国性事件,降低了重要的第三方介入的可能性。 当局(无论是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