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 方 艾 青 北 方 艾 青 教学目的 一、使师生不忘中华民族辈受屈辱的历史,感受诗人深挚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 二、学习本诗寄情于景、融理于象的艺术手法,品味诗人以绘画手法作诗的妙处。 教学重点 一、在反复朗读中深切体会诗人深挚的爱国情怀。 二、对本诗艺术手法的分析。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1928年入学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次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回国后即投入革命文艺运动,并致力于诗歌创作。后赴延安,曾任《诗刊》主编。抗战胜利,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等职。建国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1979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艾青的诗歌创作与现实紧密结合,及时而强烈地传达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艺术上,则追求深沉的审美意象和提倡自由流动的形式,推动了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在现当代诗坛有较大影响。先后出版了二十多本诗集,主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火把》、《归来的歌》等。 背景简介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艾青成了逃亡的难民,先是从杭州逃到老家金华,然后带着妻子,从金华逃往武汉。当时汪精卫等汉奸正热心于准备给日本鬼子当儿皇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艾青陷入了迷茫、悲哀与绝望。 本诗写于1938年2月。当时,艾青正和萧红、萧军、聂绀弩、端木蕻良、张仃等一批文化界朋友,应聘赴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执教,旅经陕西潼关。诗人目睹战争阴云笼罩下的北国大地一派荒凉、阴郁和纷乱的景象,心灵受到极大震动。一位朋友感叹“北方是悲哀的”,更触发了他的思绪,他便满怀深情地吟出对北国大地和人民的悲悯、同情和挚爱;同时也表达了全民族追求进步、渴望光明的理想情怀。 内容评述 第一节作者写出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的中国的一系列暗淡灰黄孤苦无奈悲哀苍凉的具体意象,这些意象与严冬的严寒和肃杀相互映衬,成为中国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 第二节在前面苍凉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累加,强调的是“不安”“悲苦”“逃亡”,也象征沦陷区人们当时无家可归,流落他乡。 第三节是对前面的总结和概括,即北方正处于灾难、不幸、贫穷与饥饿中,而北方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景象就是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的历史命运。 第四节抒发作者对这片国土的热爱之情,诗人三次用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使前面反复的强调和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这种热爱之情产生的原因是这土地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是他们和自然、和敌人搏斗过的地方,他们“从不曾屈辱”。这是一个“永远不会灭亡”的坚强民族。诗人于此汲取了一种顽强的精神力量,坚定了必胜的信念,从而使诗歌热爱祖国的主题得到充分的表达。 ? 这首诗歌写于抗战初期,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号召人们去战斗,但在诗歌的结尾,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抱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这样一个古老而坚强的民族不会灭亡,这在当时抗日战争的背景下是具有振奋和鼓舞作用的。? 艺术赏析 一、在写作上注重用形象展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铺展意象情境的基础上来抒情说理,寄情于景,融理于象。 二、具有鲜明的绘画因素,表现出诗人对色彩、光线、形体的敏锐的感受力。 三、基调沉郁而坚强有力,以深沉的笔调,苍凉辽阔的场景,真切地传达了诗人的感受和时代氛围。 思考与练习 一、 艾青《北方》一诗的主旋律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加以表现的? 二、 艾青提倡“诗的散文美”,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与评价。 三、 艾青原是一位画家,对于色彩和光线的使用特别敏感,请你说明在本诗中诗人是如何运用声、光、色来创造诗歌意象的? 资料链接 他表现人民及战争,用我们知识分子最心爱的、崇拜的东西与装饰,去理想化。如《向太阳》这首诗里面,他用浪漫的幻想,给现实镀上金,但对赤裸裸的现实,他还爱得不够。(闻一多《艾青和田间》) 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那个时代——那个苦难的时代,那个要求解放、要求砍断帝国主义给我们民族套上枷锁的时代——的重大主题。人民对光明、对理想的不可抑制的要求,完全浸透在诗行中。(沙鸥《璀璨如粒粒珍珠——谈艾青取材于大自然的诗》) 由于深深地伤痛土地与人民的受难,他的歌声常常笼罩着薄暗的哀郁的阴影。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