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doc

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严格来讲,在各学习领域中,重要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感受与欣赏,一个是表现,创作和音乐与相关文化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学习领域展开的。另外,从世界各国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来看,国外也非常重视这两个领域的学习,因为人类接触音乐的主要方式就是欣赏和表现,音乐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在讲解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有关于音乐欣赏的几个要点: ?1.审美性与音乐欣赏 2011 版音乐课程标准增加了“课程性质”部分,而音乐课程性质对实施欣赏教育学具有更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新版音乐课程标准继续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审美”则更多的是跟欣赏教学相关联的。在课程标准中,以审美为核心,其实是以情感体验为中心,所以在感受与欣赏领域中,我们提到了音乐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2.人文性与音乐欣赏 在课程性质人文性这一部分中,第一句话就提到“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老师经常在音乐之外利用文学、文字和标题来解释音乐。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新课标中增加了人文性的内容,特别阐述音乐本身的文化属性。一线音乐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就可能使音乐课背离音乐本体的价值取向,从而变成其他学科的工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很多老师习惯围绕作品标题进行解释,如果没有标题就不知从何讲起,我们在课标培训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要避免对音乐望文生义的理解。也有不少老师认为只有文学、文字才叫文化,所以音乐课就变成了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或社会课。因此,这个问题是在人文性这一课程性质中特别强调的。 ?3.音乐音响的特性 有一句话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曾经两次出现,就是“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这就是说,音乐中很少有我们的生活经验,音乐本身是一种产生丰富联想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直指人心的情感体验,它本身并没有提供我们生活中具象的生活经验。所以,老师们在进行欣赏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4.音乐欣赏的特征 很多人把欣赏作为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实践主义哲学曾经批判过欣赏、审美这些活动过于被动,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其实,在课程性质实践性中讲了四个方面,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传播和音乐欣赏。这几个方面都带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都属于实践的内容。所以,音乐欣赏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但是这种实践不同于唱歌和乐器演奏,它主要强调“动于心”。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热衷于参与性的欣赏方式,尤其在小学阶段,用身体的方式、乐器的形式、文学方式或者其他艺术形式参与欣赏。其实,音乐欣赏是从动的欣赏逐步转变为静的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从“身动”到“心动”的过程。参与欣赏对学生最初理解音乐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对班级教学来说,是可以观察的。但是老师们要明确,音乐欣赏最终是要通过静的欣赏,通过用心聆听,通过与音乐对话的过程来实现。所以,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音乐欣赏课就不能纯粹为了动而动了。 大众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人。人们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方式,一个是表现,包括演唱、演奏,一个是音乐欣赏。但是,欣赏音乐并不是盲目的欣赏,要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对音乐要素的敏锐感,提升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由于音乐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每个人听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展这种对音乐理解的不确定性,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获得自己对音乐的领悟与感受,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对音乐的理解。所以,从动的欣赏向静的欣赏转变,就是从“身动”到“心动”的转变。 因为很多人批评欣赏是被动的,所以很多老师就进入一个误区,认为欣赏课就要动,不动就不是好的欣赏课,不参与就不是好的欣赏课。其实,每个人对音乐都有自己的感觉,“心动”是心灵的参与,最终的目的是听了音乐以后内心能有所感动,有所感觉。老师们要注意欣赏课不要过于程式化和形式化,过于追求“动”,而是要关注“身动”向“心动”的转化过程。 在教学当中,让学生参与并没有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是有必要通过参与的方式帮助他们获得音乐体验。但是,教师还是要考虑欣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其实,“动起来”是非常外在的,它仅限于对节奏、速度的一种理解,而不是音乐的全部。年级越高的学生越应该注重内心的参与,所以在高年级欣赏课上一定是要在内心参与上下功夫,关注音乐的细节。 ?5.音乐作品的内容 有一个问题始终在争论,就是音乐作品的内容到底指什么。有些人认为是音乐之外的一些情境,或者是一个故事,或者是一种生活经验,或者是作品标题所提示的一些内容。还有人认为音乐内容主要是人体验到的一种情感,或者是音乐的形式要素。这些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我们支持了形式要素作为音乐作品主要内容的观点。通过生活经验和生活现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