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探究 摘要: 经济体制转型导致的市场机制问题引发的多层面问题, 导致实践中校企之间合作困境。市场中的交易成本的大小决定了校企合作的组织形式, 而校企间的专业性资产与非专用性资产投资, 决定校企之间的纵向一体化与分解。校企之间的激励机制设计可以有效增进合作效率, 校企互相渗透可以纠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 但在实践中需要深入研究。 2001 年,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定义“‘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其内涵是以校企合作、双向参与、互利共赢来实现增强办学活力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要[1]。2006 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2] ,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培养模式之一, 也是我国高职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困境 我国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层面, 即政府层面的问题、学校层面的问题和企业层面的问题。 就政府层面问题而言, 政府的任何政策和行为是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 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 如果政府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市场失灵,其基本职能仅仅作为“守夜人” 而已, 即每一种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提出的“非分散化基本定理” [3] 认为: 如果没有政府干预, 就不能实现有效的市场配置, 尤其像中国一样处于转型时期的国家, 政府的干预不能削弱, 这是目前中国存在“政府主导型” 的“校企合作”模式的理论依据。但是, 市场的缺陷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政府行为必须紧紧适应市场的发育程度, 应该具有动态性,从这一角度出发, 无论“ 政府主导型” 还是“市场主导型” “校企合作”, 根本问题都在于体制的快速转型所造成的“市场” 的诸多问题不断升级与延伸和政府“指令” 的滞后与不健全,其根本症结不在于政策的诸多弊病, 而在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与不成熟。 就学校与企业层面而言, 即使市场机制健全有序, 为什么企业和学校像经济学家D·H·罗伯逊所指出的, 是“在不自觉的统筹协调的大海中的自觉力量的小岛, 它如同凝结在一桶黄油牛奶中的一块块黄油” [4], 为什么学校不是企业内部培训机构的延伸, 或者企业是学校的实训场所的扩大, 却是以分工形式的独立组织出现?斯密提出分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带来效率。[5] 因此在一个市场运行无成本的世界里, 学校和企业间的专业化会无限扩大。但是我们却又观察到现实确实存在着校企之间的合作, 比如许多学校校内实训工厂化。斯密又提出“分工受制于市场规模” 的著名论断, 同时杨格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指出“分工受制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分工” [6]。但是, 斯密-杨格定理包含着报酬递增、无交易成本的思想, 很难对现实的分工和一体化做出合理解释, 也难以解释校企合作的一体化和分解问题, 正如科斯在“ 企业的性质” 一文中所质疑的那样,“如果市场的功能就是组织劳动分工, 为什么还需要企业呢?” [7] 即如果市场能让学校和企业分工成为人才的供给方和需求方, 为什么还会有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呢? 根据他的观点, 企业与学校之间究竟是以独立组织形式出现还是以一体化形式出现, 根本在于一体化后的交易费用与独立存在两者间的交易费用的差别。所以交易费用的差别是校企是否合作的关键所在。另外, 校企之间签订合作合约, 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灵, 使得校企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制约, 即合约的不完全性, 以及在签订合约后双方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投机行为, 也是校企之间无法深度合作的关键。因此, 根据以上的分析, 校企合作受制于双方合作前、合作中和合作后的种种问题, 即合作前的交易成本比较后产生的利益驱动、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合作后的道德风险。 二、校企间的一体化与分解 任何制度不能为特定的个体做特定的安排,实际上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 那需要支付巨大的交易成本, 因此, 从校企合作双方看, 双方没有必要脱离既定环境去寻求最优安排, 即研究校企合作也没有必要去规定教育制度如何变迁, 但是在当前既定制度安排下, 如何规范校企双方的行为, 确保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却是十分必要。 如果把人才看做交易市场中的产品, 在完全分工的市场里, 企业和学校分别是买卖双方,根据供求机制, 如果供给大于需求, 则需求方面临更大的选择。在当前扩招大环境下, 一般来说, 企业作为需求方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在校企合作选择对象上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