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第一节 语文课程性质的百年求索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程的“性质”问题,可以还原为语文课程的任务、目标或内容等的取向问题。“语文”独立设科百多年以来,对这一问题出现过众多的提法与做法。 一、20世纪前50年,对语文课程的具体取向存有不同界说,但都认为“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主要取向之一 1.实践层面上,除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这一取向外,还有“固有文化”教育、阅读习惯与文艺欣赏兴趣养成、智德启发等多个取向 学科设立之初,有“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两门与语文教育相关的课程。当时的《学务纲要》规定:“其中国文学一科,并宜随时试课论说文字,及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文法,以资宦科实用,但取理明辞达而止。”其初等小学设立“中国文学”,主要是“俗语”的写作;高等小学与中学设立“中国文学”,主要是文言的阅读和写作;高等小学的“中国文学”,还有“习官话”的内容。可见,学科设立之初,经典文化教育取向与读写听说能力训练取向兼有。 1916年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学校令施行细则》第三条说:“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 1932年的《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基本上是1923年的《新学制初级中学国文课程纲要》、1929年《初级中学国文暂行课程标准》的延续,后经1936 年、1940 年、1941年、1948年四次修正和修订,大的格局没有变化。该《课程标准》所设目标为四项:(1)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以培养其民族精神。(2)养成用语体文及语言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3)养成了解平易的文言文之能力。(4)养成阅读书籍之习惯与欣赏文艺之兴趣。 很明显,20世纪前50年在实践层面上,“固有文化”教育取向与语文能力培养等多个取向并存。 2.研究者层面,大都认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这一取向,但在“固有文化”教育、文艺兴趣的养成教育等取向上尚存在争议 当时不少人非议“固有文化”教育这一取向。浦江清(1940)等人认为:“到底文章写通要紧,还是国学知识要紧?我们要求太多,反而不好。鉴于现今中学生作文技术之恶劣,我们认为中学国文应该是语文训练的功课,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功课,与理化史地等课程性质完全不同的。”王季思(1948)也认为,“中学国文是语文训练的科目,它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用本国语言文字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能力;而阅读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二项应该列在次要的的地位。至于创造国语新文学及了解固有文化二项更根本可以取消。”就后者说,“在国文一科,是只能叫学生在选文里完成其部分的责任的”…… 但是朱自清是主张“固有文化”这一取向的。他说“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朱自清为此还专门写了一本《经典常谈》,并在该书的序言中特别强调:“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叶圣陶也是主张“固有文化”这一取向的,其相关言论在第一章已作了介绍。 对于“文艺兴趣的养成”这一取向,宋文翰(1931)的意见为:“至于养成文艺的的兴趣,或使学生明白文学、学术的变迁的大概之类,故不能说与国文无关,却是它的次要目标,待正目标完成再理不迟。”而余冠英(1944)的研究结论相反,他说:“国文课千万不要忽视‘引起欣赏文艺兴趣’的教育意义”,“中学国文正该将文艺作为主要的教材”,许多“应用”的东西,“应该赶快腾让给文艺”。 梁启超也是主张文艺兴趣的养成教育的。其具体言论在第一章中已引用过。 3. 这一时期对语文课程目的的具体界说有出入,但绝大多数都认为应该有多个取向,有些学者认为多个取向之间应该有主次之分 黎锦熙把国文科的目的分为“形式的”与“实质的”两个方面。这在第一章中已作了详细介绍。李广田提出,“初中学生是学做人的,不仅仅是能识字、看书、做文章罢了”,“‘为学’与‘做人’应当是一元的,不应当是二元的”。 但这一时期有些学者认为多个取向之间应该有主次之分。陈启天认为国文科的目标可表述为“要能说普通言语”,“要能看现代应用文和略解粗浅美术文”, “要能做现代的应用文”的“主目的”,和“要启发思想,锻炼心力”,“要了解和应付人生和自然”的“副目的”。“主目的”与“副目的”,后来也为其他研究者所沿用,尽管对“主”“副”目的的具体界说与陈氏有出入。宋文翰等人则把“主目的”称为“特殊目标”、“副目的”称为“一般目的”。朱自清的意见为:“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才是国文科所特有的,“发展思想,涵育情感”这个目的是与他科共有的;“在分科的原则

文档评论(0)

sEJunuYl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