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化学类电子教案第3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要求 1.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性;了解波函数表达的意义; 2.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符号和表示的意义及其取值规律;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3.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及方法;掌握常见元素的电子结构式; 4.理解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之间的关系;了解有效核电荷、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原子半径的概念。 物质的各种性质都与其结构相关 世界是物质的,是由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物质组成的。 上一章已从宏观角度讨论了化学变化中质量、能量变化的关系。而从微观的角度上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并不发生变化,只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有必要了解原子结构,特别是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相关知识。 3.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3.1.1原子的组成 自然界中万物皆由化学元素组成。 上个世纪40年代,人们已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的全部92种化学元素,加上用粒子加速器人工制造的化学元素,到二十世纪末总数已达112种。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进一步分割。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也证明了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Rutherford核原子模型 1911年卢瑟福通过?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含核原子模型(称卢瑟福模型):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与带正电荷的原子核组成。原子是电中性的。原子核也具有复杂的结构,它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电子、质子、中子等称为基本粒子。原子很小,基本粒子更小,但是它们都有确定的质量与电荷。 原子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用符号N表示,质子数用符号Z表示,则: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核电荷数由质子数决定: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归纳起来,用符号 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为: 3.1.2 微观粒子(电子)的运动特征 与宏观物体相比,分子、原子、电子等物质称为微观粒子。 运动规律有别于宏观物体,有其自身特有的运动特征和规律,即波粒二象性,体现在量子化及统计性。 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17?18世纪一直在争论光的本质是波还是微粒的问题。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表现出光的波动性 光压、光电效应则表现出光的粒子性 说明光既具有波的性质又具有微粒的性质,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sm)。 1927年,德布罗依的假设为戴维逊(Davisson C J)和盖革(Geiger H)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 进一步的实验证明,不仅电子,其他如质子、中子、原子等一切微观离子均具有波动性。 由此可见,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离子运动的特征。因而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的牛顿力学,而必须用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 2. 量子化 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三角棱镜的分光作用,可分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波长的光谱,这种光谱叫连续光谱。 气体原子(离子)受激发后则产生不同种类的光线,这种光经过三角棱镜分光后,得到分立的、彼此间隔的线状光谱,原子光谱为不连续光谱。 任何原子被激发后都能产生原子光谱,光谱中每条谱线表征光的相应波长和频率。 原子中电子的能量状态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条件的,它具有微小而分立的能量单位——量子 (h?)。 换言之:物质吸收或放出能量就象物质微粒一样,只能以单个的、一定分量的能量,一份一份地按照这一基本分量(h?)的倍数吸收或放出能量,即能量是量子化的。 3.统计性 测不准原理 在经典力学中,宏观物体在任一瞬间的位置和动量都可以用牛顿定律正确测定。如太空中的卫星,换言之,它的运动轨道是可测知的,即可以描绘出物体的运动轨迹(轨道)。 而对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粒,它们的运动并不服从牛顿定律,不能同时准确测定它们的速度和位置。 3.1.3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 因为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征,所以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不能用经典的牛顿力学来描述,而要用量子力学来描述,以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概率分布来描述电子运动的规律。 1.薛定谔方程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E.Schrodinger)根据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概念,提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方程: 2.波函数(?)与电子云( ?? ?2) 为了有利于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和原子轨道的表示,把直角坐标(x, y, z )变换成球极坐标(r, ? , ?),其变换关系见图3-1。 3. 量子数 在求解薛定锷方程时,为使求得波函数?(r,?,?)和能量E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引入“量子数”这个概念。 量子数:表示原子内部电子活动的能量、角动量、……等的一组正数或半整数。 量子数分为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和自旋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