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感邪气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胃 痛 一、概 述 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又称“胃脘痛”、“心腹痛”、“心下痛”、“心痛”、“心痛”、“肝胃气痛”等。 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肝气郁结可致胃痛。 《素问· 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寒邪可致胃痛。 《素问· 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可致胃痛。 汉唐以前医家所称“心痛”多指胃痛。如《外台秘要·心痛方》曰:“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 至明《医学正传·胃脘痛》也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从而对此两病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区分。 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 二、病 象 1.主症 上腹胃脘部疼痛(含隐痛、胀痛、绞痛、刺痛、灼痛、钝痛、闷痛)。 2.兼症 恶心呕吐、脘闷、食欲不振、吞酸嘈杂、嗳气,大便不调,呕血,便血等症。 三、病 位 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因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故病位在胃。 与脾关系密切。因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以上升为常,胃主受纳,以和降为顺,胃之受纳腐熟,赖脾之运化升清,二者在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所以胃病常累及脾,脾病常累及于胃。 与肝关系密切。在病理上,肝属木,木旺克土。在生理上,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之疏泄。 四、病 类 分急、慢性两类。 五、病 性 分虚、实、寒、热。 久病无邪者为虚,含阴虚、虚寒; 新病有邪者为实,含气滞、血瘀、食滞; 疼痛喜温者属寒; 疼痛喜冷饮为热。 六、 病程 长短不一。 病初多为实证,疼痛较剧(胀痛、绞痛、灼痛)病程短,易治。 病久多为虚证,疼痛多为隐痛,病程长,易反复发作。 七、病因病机 病机关键: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1.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内客于胃 寒主收引,寒邪阻遏, 过服生冷,寒积胃中 于胃阳使胃阳不得舒展 胃气不和,收 引作痛。 2.饮食伤胃 饮饱无常,暴饮暴食 食滞不化 气机郁滞, 过服肥甘、醇酒辛辣 湿热内蕴 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3.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横逆犯胃 胃痛(肝胃气滞)。 郁久化火 胃痛(肝胃郁热)。 肝郁气滞 火盛阴伤 胃失濡养(胃阴亏虚)。 日久血脉凝涩 瘀血内结 胃络失和。 4.脾胃虚弱 素体脾虚 劳倦过度 均可使脾胃虚弱,脾 大病、久病累及脾胃 不升清 胃不降浊, 中阳不运寒从中生, 致使胃失温养作痛。 八、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 1.病史: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史,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2.典型的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3.理化检查: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二)鉴别 1.与痞满鉴别 共同点: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不同点:胃满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病证。胃痛以痛为主,胃痞以满为患,且病及胸膈,不难区别。 2.与真心痛鉴别:见下表 3.与胁痛鉴别 二者在病位和兼症上有明显差别。胃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伴有食少、恶心呕吐、泛酸嘈杂等。胁痛以胁肋疼痛为主,伴胸闷、喜长叹息等。 4.与腹痛鉴别 与胃痛均为腹部疼痛,但腹痛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其疼痛部位不难区别。 九、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

文档评论(0)

cumhuatg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