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代谢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耳蜗 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耳蜗 骨传导:正常情况下作用甚微 声波→颅骨→内耳耳蜗骨膜振荡 4、视野 定义: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 所能看到的范围 特点: 白色视野?兰色?红色?绿色 鼻侧与上方小,颞侧与下方大 临床意义:可帮助诊断眼部和脑的一些病变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1、听力: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 2、听阈: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 3、最大可听阈:当振动强度增加,引起听觉和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为最大可听阈。 4、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20-20 000Hz 5、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1000-3000Hz 6、人类的语言频率:300-3000Hz 耳的听觉功能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外耳的功能 耳廓:集声、判断声源方向 外耳道:传声、扩音作用 中耳的功能 1、鼓膜:传声作用 2、听骨链:传声作用 增压减幅效应:声波振动压强增大,振幅减小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内耳又称迷路,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 功能: (1)耳蜗把声波的机械能转换成听神经 纤维上的动作电位 (2)前庭器官与平衡感觉有关 * *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一、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能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 感觉器官:感受器及与感受功能密切相关的非神经附属结构。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2、分类 远距离感受器:视、听、嗅 外感受器 内感受器:本体、内脏感受器等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 按部位分 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 受器、化学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一定的反应,但刺激强度要比适宜刺激大的多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概念: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量转变成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细胞产生的局部电位 发生器电位(启动电位):感受神经未梢上的局部电位。 特点:不全或无,不远传导,只能电紧张性扩布,可总和。达到一定强度时时,产生AP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概念:感受器通过换能作用,将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转移到新的跨膜电信号(动作电位)序列之中,称为编码作用。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概念:用固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逐渐减少的现象。 (1)快适应感受器:如皮肤触觉感受器,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2)慢适应感受器:如颈动脉窦感受器、肌梭、关节囊感受器,利于机体对某些功能进行持久的监测和调节 注意 : 适应并非疲劳 眼球的基本结构 (如图)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 眼的基本功能 折光系统的功能: 将外界射入眼的光线经过折射后,能 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感光系统的功能: 将物像的光刺激转变成生物电变化, 继而产生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中枢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简化眼与眼内光的折射 简化眼:折光效果与实际眼相同的单球面折光系统。 前后径20mm,折光率1.333,一次折射, 球面的曲率半径为5mm,即节点在球形界面后方5mm 的位置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眼内光的折射 ( ( ( ab( 实物到节点距离) 物像到节点距离) 实物大小) 物像大小) Bn bn AB = 眼前10m处高30cm的物体,物像大小为: 0.45 ㎜ 10005 300× 15 10005(mm) 15(mm) 300(mm) = = = X X(mm) 简化眼 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 眼的调节 视远物时不需调节,视近物调节: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眼球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图) 视近物→视网膜上模糊的物像→视皮层→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曲率↑)→屈光力↑→物像前移→物像落到视网膜上 视远物→视网膜上模糊的物像→视皮层→睫状肌松弛→悬韧带紧张→晶状体变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