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政治制度伦理建立的文化基础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
篇一:政治制度伦理与政治发展专题研究参考资料
政治制度伦理与政治发展专题研究参考资料
一、 决定和影响政治制度伦理的因素和评价标准。 决定和影响政治制度伦理建设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一般而言,主要有: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社会历史文化、阶级政党及理念、人性、宗教和道德因素等。
1、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
一定的政治制度产生及其模式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就社会的基本制度而言,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就规定了社会形态的基本性质,从而规定了与这一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2、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我国封建传统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文化专制等思想深深扎根于民族的个性之中,再加上文化教育的长期落后,形成了人们自觉不自觉的依附意识和臣民意识,使得政治制度所设定伦理内涵得不到贯彻和落实。虽然我国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但实际的运作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制约。
3、阶级、政党、理念的因素
马克思强调了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注重分析各阶级的利益矛盾和力量对比对制度发展的作用,强调了政党、阶级在制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了社会意识对制度创新的作用。
4、人性、宗教及社会道德因素
政治制度的设计、安排和运行以现实的人为中心,这就不得不考虑制度的人性依据。宗教的教义教规和严格的组织所体现的神圣性规范不仅对信徒的道德起着内心修练和提升境界的作用,而且为社会制度提供正义理想及其根据。只有当一种政治制度为全社会、至少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时,其在行使社会政治权威时,才有正当行,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社会才能得以维持和发展。反之,如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失去了伦理支持,其道德合理性便受到质疑,社会成员对它的价值认同也会瓦解。
政治制度伦理的评价标准
1、正义作为基本价值诉求
“正义是政府的目的。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目的。无论过去或将来始终都要追求正义,直到获得它为止,或者直到在追求中丧失了自由为止。”政治制度伦理诉求是一个多层次价值体系,不仅包含目的性价值——正义自由、平等,而且包含工具性价值——效率和社会秩序,最主要的是它还包含终极性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政治制度诉求的最基本的价值,同时也是政治制度伦理评价的标准。
2、政治自由和平等
每一种政治制度都用一些规定和禁令来限制希望自由的人,其目的在于更多人的更多的自由。在得到的自由多于失去的自由时,就证明政治制度的某种强制性是合法的,正当的;反之,则是非法的、非正当的。所以,政治自由的实现程度越大就说明这种政治制度越好,反之亦然。我们必须实行法治,对政府过于集
中的权力加以限制,以保证更大的政治自由。
平等(或不平等)大致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人自身素质方面的平等,一是人的社会地位方面的平等。制度安排,它保证每个社会成员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社会平等最基本的内涵是人与人之间的同等对待的社会关系。最主要的体现为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分配尺度平等。
3、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人类之所以组成社会和国家,并选择过公共生活,使自身获得一种“社会人”的身份和社会本质,其基本的原因或理由至少有两方面:其一,以社会组织的方式而生活具有远高于个人孤立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使生活(生命)价值的现实可能性大大增加。其二,与个人孤立的生活状态比,在社会公共组织或国家状态下生活更为安全,可以大大降低生存的风险。
4、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认为在我国进行制度改革时,衡量其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和优越,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政治制度既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和规范,又是影响人发展和实现其才能的重要因素。政治制度归根到底是体现一定目标并有客观强制性保障实施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一定社会关系及政治关系的行为规范。其目的是通过规定一种规则来确立和维持特定的社会秩序。
二、中西政治制度伦理建立的文化基础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
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人性预设也是导致各自的制度变迁沿着不同路径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尤其是儒家文化极为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圣人人格的提升。这种道德至上论是以人性善为前提预设的。性善论的假定使得中国在制度安排上总是陷入一种理想主义,期求圣王和贤君的出现,设想道德楷模与政治权威之间的同构性,忽视了权力的制衡与限制,因而在历史上陷入了专制主义的制度模式之中,形成了“人治”的政治传统。而在西方文化中占主流的是“人性恶”的预设。从基督教的“原罪说”设定了人性是恶的,到世俗政治思想家的人性观,充斥着对人性的不信任。所以在政治权力运用上,任何德性都是不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