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绘画投射技术在攻击性儿童心理分析中的运用及其效果陈琨边霞[摘要]绘画投射技术可以激发儿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联想,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作品可以展现儿童的主体经验、情感与经历。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诸多问题行为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不良适应行为,本研究将绘画投射技术运用于个案研究对象,不仅发现个案研究对象当前的认知、思想与情感状况均不佳,自尊感低,悲伤抑郁纠结,而且发现他的主要焦虑与冲突来自与同伴的交往不良。个案在研究者设计的系列绘画活动中显示出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存在着归因偏见,倾向于将情景中不明晰的信息当成具有挑衅意义的信息,反映了其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而在经过以研究者设计的系列绘画活动为中介的渲泄过程后,个案研究对象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变化,其后期的绘画作品与最初的绘画作品相比,表现出了更强壮的个体、更健全的自我概念和更愉悦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运用绘画投射技术有助于成人深入了解攻击性儿童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动因,为更好地预防与干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绘画投射技术;攻击性行为;攻击性儿童
一、问题提出
上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可以通过绘画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这一时期,绘画被作为内部心理状态的视觉表征来研究。人们普遍认为,绘画不但反映个体的内部心理事实,而且表现出绘画者的主体经验。人们希望儿童能够通过绘画表达事物及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并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孩子从一些由于环境、记忆或情感问题造成的困扰中走出来。随之,“投射性绘画”的术语开始出现,绘画投射测验也应运而生,在1940年至1955年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大量使用绘画投射测验的研究在这些绘画投射测验中,最具影响的也许是玛考文的画人投射测验和他对个体在人物画中内在心理的投射研究。他认为一个人画出的人与这个人的冲动、焦虑、冲突以及补偿的特点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画出的人就代表这个人,而画纸则代表了环境。此外,巴克的“房一树一人”(House--Tree--Person,HTP)测验也是较为著名的绘画投射测验。巴克认为,HTP测验能激发儿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联想,比如,房子能反映家庭或家庭成员方面的信息和问题,树能表现儿童心理发展和他们对环境的感受,研究者由此可以通过分析儿童是否画出房子、树和人的特征,以及儿童画出的细节、比例、透视、颜色使用对所画形象的影响进行评估与诊断。
以往大多数对绘画投射测验结果的分析都带有很强的精神分析色彩和精神分析的程式,表现出简单化的倾向。古德伊纳夫根据自己的观察批评了这一分析模式,指出儿童画不能用来诊断精神疾病,也不应该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因为艺术作品具有完整性,我们很难按照一个个独立的特征将其分割,使用绘画投射测验的心理医生必须首先尊重儿童本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意义。因此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咨询师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大多认为儿童画是一种交流的手段,而不是专门用来评价儿童的一种方法。台湾学者侯祯塘认为,儿童视觉艺术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颇为多元,治疗者应避免主观的诠释或单一的响应方式。要解释儿童的美术表现,需了解儿童的家庭、学校等一般社会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等,并应观察儿童实际作画的过程和反应,忌讳主观地诠释或单向地判定儿童作品表达的意义。此外,凯西(cathyA.Malchiod)的《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范琼方的《幼儿绘画心理分析与辅导》、海德.卡杜森和查理斯.雪芙尔编著的《游戏治疗》等著作也给出了一些关于问题儿童绘画作品的分析案例。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诸多问题行为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作为不良适应行为的一种形式,攻击性行为是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国内外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研究非常多,心理学家多拉德(T,bollard)、西尔斯(R.R.Sears)等人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以伤害另一生命机体为目的的一种反应”;阿伦森(E.Aronson)把攻击性行为限定为“一种目的在于引起伤害或痛楚的行为”;希尔加德(E.R.Hilgard)则认为“攻击性行为是蓄意伤害别人(在身体或言语两方面)或者破坏财产的行为”。我国学者认为,儿童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企图损害他人或物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以是身体上的进攻(如打、踢、咬、抓、撞等),言语上的攻击(如大声叫嚷、叫别人的绰号、贬低他人、背后说坏话等),也可以是侵犯他人的财物(如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
总体上看,已有研究对于攻击性儿童绘画作品的诠释和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参考,但是,对绘画投射技术在攻击性儿童心理分析中的运用及其效果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拟进一步探讨绘画投射技术在攻击性儿童心理分析中的运用及其效果,以便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帮助解决有关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困惑和问题,从而更好地防治和干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二、研究对象与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