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烛之武退秦师.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请依据课文的有关情节,评价一下晋文公的 形象。 参考答案:晋文公面对曾是盟友的秦国变成了郑国的盟友这一风云突变的形势,思维严密,头脑冷静,作出了毅然撤军的理智判断。应该说,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日后成就霸业的重要原因。 5.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理由? 参考答案:其实,“不仁”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知”通“智”,这个“智”,是明智,就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预料。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在起作用。 三、探究争鸣 人们在评价烛之武时,有人说他是一个“志士”,也有人称赞他是一个“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个“辩士”,也有人说他具备这三种人的特点。那么,你觉得呢?请写出你的看法。 思路提示一:他是一个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思路提示二:他是一个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思路提示三:他是一个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的势力。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 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意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怎样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这样一来,“攻守之势异也”。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 随堂训练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无能为也已。 B.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C.失其所与,不知。 D.共其乏困。 解析:B A项,“已”通“矣”,C项,“知”通“智”,D项,“共”通“供”。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项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C ①是郑所处的紧急状态,⑥是劝说的 结果。 第二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 烛之武退秦师 轻松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随堂训练 轻松晨读 胡无人行 吴 均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①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注】 ①金羁:饰金的马络头,代指战马。 赏读:诗作开头两句选点奇巧,写“剑头”之芒照人眼目,凌厉慷慨激昂之气凛然勃发;三、四两句写骑马驰骋,穷追强虏,以“骁”“黠”二字说明对手也非凡庸,表明战斗之惨烈;“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两句写出八九月间边地气候之恶劣,从侧面表现战争之严酷,为全诗增添了浓重的悲壮之气;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为国家誓死效忠之心。为了国家,诗人敢于披肝破胆让人品尝,以验证自己心志的纯真与坚贞! 课前预习 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是春秋时鲁国史学家。他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左丘明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根据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成为史家开山鼻祖。 2.背景解读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使者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

文档评论(0)

mv2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