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ls2012091116220788.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或“真知”) 1、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二)陆王心学 材料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材料二: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思考:陆九渊提出这一理论的背景是什么?并概括陆九渊的主要观点。 1.陆九渊——“心即理也” (1)背景: (2)主要观点: (3)方法论——“发明本心”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材料四: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 材料五: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 材料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思考:结合教材,王阳明提出这一理论的背景是什么?并概括其主要观点。 2.王阳明——致良知 (1)背景: (2)思想核心——“致良知” (3)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思考:材料六体现了什么观点? 重树思想标准(良知)的重要性; (4)积极作用: 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内心反省 陆:发明本心 王:致良知 (二)陆王心学 宇宙观: 认识论: 思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观点有何异同?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 材料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 陆王主张“致良知”,进行内心的反省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学代表 陆王心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 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 戴震(1723—1777),清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安徽休宁人。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概论》 宋明理学带来怎样的历史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1、实质: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2、消极: 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 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 3、积极:   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伴随在我们身边。审视宋明理学,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但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面对理学,我们应该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弃,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每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这也是一

文档评论(0)

mv2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