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学年下杨晓芬《将相和》上课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 将相和 禅城区敦厚小学 杨晓芬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读讲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教学难点: 把握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前了解一下战国的历史以及作者司马迁的简况。 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发学习兴趣 1、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 板书课题:将相和 2、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请你们自己先读读书,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 提出自学课文的要求: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成语,联系上下文大致理解所画词语的意思。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三、检查自学,集体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分三个同学:(1)读第1-10自然段;(2)读第11-15自然段;(3)读第16-18自然段。 2、读后评议,正音,指导认清字形。(可采用“以熟带生”的方法掌握字形。如“璧”与“壁”、“允”与“充”、“侮”与“悔”、“颇”与“波”) 3、试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表示物归原主。 渑池:地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境内。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 抵御:抵挡,抵抗。 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瑟,就是弹瑟。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能耐:技能,本领。 4、读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和成语并进行积累: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大大方方、客客气气、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5、“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6、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用合适的小标题来概括。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可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来概括。“完璧归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渑池之会”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负荆请罪”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7、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

文档评论(0)

mv2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