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从这里起步——学前家访
28日,大多数家长休息在家,我们便“主动出击”,教学也就从这里起步。一天的家访排得满满当当,甚至错过了午饭时间,而这一个个的初次见面,让我的心情起起伏伏,有欣喜,也有担忧,尽可能地把孩子们的信息收录进自己的“记忆仓库”。
【文静的双胞胎姐妹】
恬伊、盈伊是一对双胞胎。新生家长会时妈妈就想跟我交流一下,于是,便约定了家访,以便有更多的了解。
一到孩子家,发现虽是双胞胎,但长得一点儿都不像,我的心中有点小小的失落,但也发现了神奇之处,那就是:姐姐长得特像妈妈,妹妹长得特像爸爸,像妈妈的跟了妈妈的姓,像爸爸的跟了爸爸的姓,有意思吧!据妈妈说:这是因为两个孩子虽是双胞胎,但却是两个胞,所以在外貌上差异也就大了。生命真是神奇啊!
小姐妹俩非常文静,腼腆地跟老师打招呼后,就在一边的沙发上玩。而我在和爸爸妈妈的交流中知道,姐姐在生活自理方面比较好,心态也好,妹妹在学习方面比较主动积极,好胜心强些,应该说各有所长吧。
我呢,将会有一对双胞胎相伴三年,心中也就多了一份欣喜。
【爱展示自我的小瑞】
小瑞是一个相当活泼的男孩,不怕生、大方、爱展示自我。
一到小瑞家,除了父母热情的招呼外,孩子也迫不及待地向我们打招呼。一落座,孩子就拿来早已准备好的新书包和铅笔盒,问我:这样的行不行?同时还读出了书包和铅笔盒上印的牌子名。接着,孩子还展示了自己的画画成果,一幅幅水墨画有模有样,让同行的美术老师夸赞了一番。然后,在妈妈的提醒下孩子朗读了一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几篇课文,不管是读书的姿势,还是朗读的正确性和熟练性都无可挑剔,假如一定要说不足的话,也就是有几个字音读得不是很准。可见,爸爸妈妈为了孩子的入学是花了大功夫的。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要教他些什么呢?怎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孩子呢?
从小瑞身上,我看到了孩子天真、可爱、聪明的一面,但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焦虑的采采】
几经转折,有老师告诉我采采是个有点特殊的孩子。一听“特殊”,我有些紧张,生怕问题太棘手,万一我解决不了怎么办。于是,我特意安排了较长的时间去采采家家访。
家长非常热情,妈妈带着孩子亲自到楼下来迎接我们,让我们很受感动。在将近两个小时的家访中,通过爸爸妈妈的介绍,我们渐渐明白了所谓“特殊”的原因:一是孩子特别爱干净,担心在学校不愿意如厕;二是孩子对于陌生的环境适应起来比较慢,怕不能跟小朋友们一起玩;三是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担心对听课有影响。除第一条外,其他问题并不能称之为问题。但从跟孩子的交流中,我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孩子非常非常焦虑,因为她一直问我:“老师,上一年级作业多不多?”“你会不会留很多作业,我就不能玩了?”“老师,上一年级了,老师是不是很凶的?”而这些问题均是孩子自己向别的小朋友打听来的,显而易见,孩子对于上学有着很多担忧,害怕老师,担心作业多,似乎有点早熟,但其实很天真。
然而,我还是喜欢上了这个白皙、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再三向家长承诺:你们放心,我会用心去引导孩子,先让她喜欢上我,对我产生信任感,从而再喜欢上学校,慢慢地学会学习,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有事多联系,一定能让孩子安下心来的!
其实,孩子要上小学了,我们的家长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说这样一些话:“现在再玩玩,等以后上了一年级就没有时间玩了。”“你不听话好了,等以后上学了就告诉你们老师。”因此,我们说话时一定要注意措词,千万不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老师“凶神恶煞”的形象,这会令孩子焦虑万分的。
另外,还有纯真的小弛、聪明能干的彤彤、机灵的小哲、信心满满的小茗……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之处,但他们也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对自己的表现充满了信心,对老师满怀着虔诚。
一天的家访结束了,当我拖着疲累的身体回到家中时,眼前浮现的还是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心中思忖的是:孩子们的差异是明显的,我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呢?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一 开篇碎语
这篇育儿经验点滴,是应几位同事朋友的要求所作的,他们认为我在育儿方面有点成绩,希望我写点经验和感悟,供他们参考借鉴。我认为也可作笑料。
其实,我十分愿意把我的育儿经验告诉别人,因为我是教育管理工作者,也经常与别人谈起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谈起自己教育孩子所走过的路。我在这里不是想夸耀我女儿最终考上了北大,而是想表明:通过一定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品行更好,素养更高的人。这也是别人对我培养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也是我引以为骄傲的地方。
但我也发现,我并不比别人高明,有很多同事朋友的教育方法或许更好。毕竟他们大多是文化人,学士、硕士、博士,一个赛一个。更何况像样的育儿经,哪里找不到几十上百。所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