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论文《洒扫应对成自然,乡村教育天地广》
“洒扫应对”是出自宋朝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开展这一教育活动,所谓“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应对”则是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生活中的礼仪。
根据必威体育精装版调查,在我国人口中,乡村人口约为75000万人,占58.24%。乡村学生作为一大教育对象群体,如何有效开展“洒扫应对”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要挑起的一个重任。
乡村学生洒扫应对的现状及原因
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子女教育问题却令人堪忧。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已不成问题,孩子们还缺什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笔者长期在农村教育一线工作,经过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发现乡村的孩子们最缺“洒扫应对”,懒惰、依赖性强、卫生习惯较差、厌学、暴躁、冷漠、自私等这些现象也就成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困惑。
1、家长的烦恼:和家长一辈比起来,现在的孩子不懂疼惜父母,很多家务都得催着才完成。周末的时候总想着看电视、玩游戏,最头疼的是一些高年级的孩子一门心思放在如何找机会玩电子游戏、上网等,看也看不住。有的孩子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是两面派。
2、学校的心声:不少家长只依赖于学校的教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弱,表现得娇气;不够讲卫生,待人接物较胆怯,不知如何孝顺家长和尊重师长。甚至有的教师只顾抓学习成绩,对养成习惯重视不够。
3、学生的说法:家里又不用卫生评比,在村里丢垃圾没有人管。想做家务又怕做不好,而且爸妈没有空管我们。同学之间有的不团结互助,平时比较少有机会锻炼自己,周末在家不知道做什么才好。
从以上几方面分析,乡村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待人接物的礼仪之所以存在诸多不如意的地方,与学校、家庭、学生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独生子女队伍的扩大,家长对孩子越来越溺爱。特别是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由于是交由家中的老人照顾,往往老人只顾孩子的吃喝,对其他方面的教育无从顾及。受考试的压力,有些教师只重“智”而轻“德”,导致学生的人格培养不健全。
二、开展洒扫应对的意义
“洒扫应对”在当今社会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有着深厚的悠久的历史渊源,它立足于传统,又与当今学校德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活动的开展既弘扬了传统,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性。这得益于几千年丰厚养料的滋养,它才得以具有厚重的文化意味和深远的实践意义,对今后中小学德育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发展,具有“示以准绳,匡其趋向”的意义。
只有真正把洒扫应对深入开展,在孩子们身上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渐渐地懂得怎么样做人,怎样向善,从而更好地去热爱生命,担当责任。开展“洒扫应对”, 引导中小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打牢道德根基,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尤其对乡村孩子来说,才能保障我们乡村孩子的美好未来,才能建设美丽乡村、幸福乡村。
深入开展洒扫应对的措施
要如何才能扭转以上乡村洒扫教育中存在的这些现象呢?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对学生的“洒扫应对”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月、一个活动,更应该是长期的活动和教育,洒扫应对应当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每时每刻都记在师生心中。
经过研究学校开展这项主题活动的情况,笔者得到了几点启示:
大手牵小手,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传身教也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身教”渗透于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家长用心,孩子不用心,不成;孩子上进,家长不合格,也不成;只有当家长的良苦用心与孩子的个人努力有机结合,配合默契,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如果我们在学校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刚有所收效,可是孩子回到家中却看到父母乱扔乱放,粗口话连篇,那孩子就接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影响,将是自相矛盾的。孩子写作业,家长在旁边看电视打麻将,孩子肯定学不下;孩子捡垃圾,家长丢烟头,又怎么能教育得了孩子呢?只有当家长的良苦用心与孩子的个人努力有机结合,配合默契,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而寻求家长的配合,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向家长发放通知书和建议书,形成全面的宣传形势,争取到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
2、充分利用家委会与家长进行交流,发展家长中的积极分子和先进分子,树立家长的典型示范,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3、与乡镇其他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共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