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学校校本标准 提升数学课程能力
【摘要】我校是本区域的窗口学校,立足于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挖掘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我校学生在不加重学业负担的同时,成绩在本区域遥遥领先,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典范。这得益于多年来,我们坚持探索并构建了基于本校实际的学校校本标准,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促进了数学学科教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字】校本标准 课程能力 可持续发展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数学教材一共经历了九次比较大的变化。教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适应我国各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过程,每一次改革都是在前者基础上做了进步,但永远也达不到最好。目前,我们地区所使用的教材全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系“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苏教版”教材。这套教材使用的面很广,编者在编写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各地区的适应性,不可能为某学校“量身定做”。我校是首批使用该套教材的实验学校。从最初的研究教材、学习课标,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实践资源;伴随整个学习过程有我们的困惑与思考。
我们尊重教材、钻研教材。但不满足于此,而是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这就需要开展系列的研究,构建学校的校本标准,并实实在在的落实于各项活动之中。
观点一:吃着碗里的,必须惦着锅里的——教材的梳理与学习
按照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评比要求,其中有多项内容是指向于数学本学科的要求,包括对数学史的认识、教学设计、上课、评课等。要做好这些,不能仅仅局限于当下自己所教的这一节课,而是要把这一课放在所教这一册甚至放在整个12册教材的体系中,了解整块教材编排的内容与安排,熟悉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与侧重以及这样设计的意图。只有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才能使学生的建构不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顺应了数学学习的特点。“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为此,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梳理出12册教材的整体编排内容,这项工作使我们清楚各年段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又以青年教师共同体为对象,对具体的知识板块进行了梳理,使知识结构的分布跃然眼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能较好的做到了“瞻前顾后”。
如果说,把具体的一节课比喻成“一棵树”,那么,整个12册教材可比喻成一个“小树林”。但,只知道自己这片树林,还是不够,为此,我们以知识板块为视角,认真研读了目前正在使用的其它版本。通过学习,使我们的一些教学困惑得到了验证与启示。
以“运算律”为例。苏教版教材在四年级上册安排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随后安排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四年级下册安排了乘法分配律。教师们在教的时候,普遍的困惑是觉得教加法运算律的时候,即使不教孩子们本来也在用。教乘法运算律的时候,又觉得其道理和加法的差不多。而教乘法分配律的时候,要分两课时来讲,第一课时只教“乘法分配律是什么?”,第二课时才教如何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达到简便的目的。这样“平均”用力的后果是教简单知识的时候,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错过了数学思想与方法教育的最好时机;教复杂知识的时候,过得太快,无法举一反三,缺少从知识技能的层次逐步上升到自动化层次的过程,导致学生掌握不理想。而“北师大版”教材则把这5个运算律放在一个单元中,直接教“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是以“你知道吗?”的方式呈现,紧接着安排的便是“乘法分配律”。这样安排的好处是紧凑,能凸显小学所学的全部的运算律,加强联系与对比,加深学习体会。这样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直以来,我们“吃着碗里的,惦着锅里的”,对数学“教什么”理解得比较透彻,在我区开展的多次课堂展示中,我校的数学课堂具有一定的校本特色,赢得了一定的口碑,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校本化”的建构,这源于我校教师团队比较丰富的课程背景。
观点二:教得多≠加重负担——校本教材的使用
我校的数学团队,一共有22位数学教师,其中市级骨干教师占50%左右。这批教师的特色是在教学中有自己的主张,也有一些零零星星关于课程开发的设计。如何积聚这部分资源,让更多的教师得到课程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更适合的校本化教学? 2009年初,酝酿已久的数学校本教材《1 2 3的学与问》出版了!
在这套校本教材的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有一个信念:每一个孩子都是很棒的!只要是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并正确的引导、教育,你们都可以更优秀。
有一个梦想:借助这套数学校本教材的学习,使大家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及知识,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得到更多的数学素养。
有一个建议:“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所以希望你们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努力
文档评论(0)